亚洲天堂1区在线|久久久综合国产剧情中文|午夜国产精品无套|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人人操人人干人人草|一区二区免费漫画|亚洲一区二区a|91五月天在线观看|9丨精品性视频亚洲一二三区视频|国产香蕉免费素人在线二区

中國儲能網(wǎng)歡迎您!
當前位置: 首頁 >首屏板塊>礦產(chǎn)資源開發(fā)與保障 返回

電化學活性單層膜誘導SEI用于低溫高倍率鋰金屬電池

作者:中國儲能網(wǎng)新聞中心 來源:能源學人 發(fā)布時間:2020-06-30 瀏覽:次

【工作介紹】

鋰金屬電池在寒冷氣候下的穩(wěn)定運行需要具有優(yōu)異的低溫性能,但是低溫下能量、功率、循環(huán)壽命都大大降低,內(nèi)在原因是因為低溫下動力不足,SEI層和鋰負極沉積結構發(fā)生變化,導致了金屬鋰表面鈍化不良、進一步腐蝕和枝晶生長。近日,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公園分校王東海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Energy上發(fā)表題為“Low-temperature and high-rate-charging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enabled by an electrochemically active monolayer-regulated interface”的論文,在集流體上通過1,3-苯二磺酰氟化物自組裝電化學活性單層膜(Electrochemically active monolayer, EAM),在鋰負極表面原位形成氟化鋰核,改變界面化學環(huán)境,調(diào)節(jié)SEI膜的納米結構和金屬鋰的沉積形態(tài)。該多層SEI膜包含含氟化鋰的體相成分和非晶的外層成分,有效的密封了鋰負極表面,低溫時非晶表面的鈍化抑制了鋰負極的腐蝕和自放電,實現(xiàn)了低溫下高倍率充電的鋰金屬電池。

【文章詳情】                          

圖1. EAM在銅表面誘導形成低溫穩(wěn)定SEI的示意圖。(a)低溫下鋰在銅基底上的沉積伴隨著針狀鋰的生長和不穩(wěn)定的SEI。在-15℃下,鋰枝晶生長迅速,SEI層高度結晶且不均勻;(b)在電化學活性1,3-苯二磺酰氟化物(紫色化合物)自組裝單層膜(EAM-Cu)上均勻生長鋰和穩(wěn)定的SEI層。鋰沉積后,EAM衍生的LiF鹽作為晶核誘導SEI形成富LiF的內(nèi)相,EAM衍生的苯亞磺酸基團(紅色化合物)在銅表面結合成鍵。SEI呈多層結構,其內(nèi)相含有大量LiF納米晶(附著在Li表面的紅色層),外層主要由非晶態(tài)物種(頂部的藍色層)組成,中間層為非晶態(tài)物種,嵌入LiF和Li2CO3納米晶(非晶態(tài)外層和富LiF內(nèi)相之間的層)。

EAM在銅表面形成親鋰陰離子苯亞硫酸酯,在低界面鋰離子濃度下誘導鋰成核和生長。在-15℃,形成多層SEI,其包含富LiF內(nèi)相和非晶外層(圖1b)。這種SEI與傳統(tǒng)的低溫SEI完全不同,后者顯示出高度結晶和以Li2CO3為主的結構。低溫透射電子顯微鏡(cryo-TEM)、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STEM)和電子能量損失譜(EELS)、高分辨率和深度剖面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和分子動力學模擬證實了這些特征。利用EAM調(diào)節(jié)SEI,在-60℃~45℃的較寬溫度范圍內(nèi)獲得了穩(wěn)定的鋰沉積,有效地抑制了鋰金屬負極的電偶腐蝕和全電池的自放電。

圖2. SEI形成過程中EAM的原位分解。(a)原始EAM-Cu的高分辨XPS圖譜;(b)EAM-Cu經(jīng)10個循環(huán)后的高分辨XPS譜圖。鋰沉積后觀察到與EAM分解有關的峰位移。

使用硫醇-銅反應將1,3-苯二磺酰氟化物的自組裝單層結合到銅基底上。銅表面覆蓋率高達91%,銅表面保持導電。XPS、19F核磁共振(NMR)和循環(huán)伏安法證實了苯亞硫酸根陰離子和LiF的原位生成。采用無氟電解液在EAM-Cu上沉積鋰。溶解形成的SEI后,用XPS分析了EAM-Cu的表面。對于原始的EAM-Cu,-C6H3–(SO2F)2峰在S 2p譜中分別為169.6 eV和170.8eV(圖2a)。鋰沉積后,S 2p峰移到168.5 eV和169.7 eV,這表明形成了-C6H3–(SO2Li)2(圖2b)。

圖3. EAM-Cu調(diào)控鋰成核和生長。(a)裸露銅集流體、(b)EAM Cu集流體、和(c)電化學非活性單層修飾的銅集流體上鋰形核沉積的SEM圖;三維EAM-Cu集流體在(d)沉積前(e,f)沉積后的SEM圖像,所有樣品在-15℃和6 mA/cm2下沉積。

作者首先用SEM研究在EAM-Cu上沉積Li的形貌。在-15℃和6 mA/cm2時,在裸銅箔上形成的鋰晶種具有針狀形態(tài)(圖3a),且小于25℃下形成的鋰晶種。這一發(fā)現(xiàn)意味著鋰枝晶的生長在低溫下被擴大了。相比之下,由EAM引導的鋰晶種是均勻的,并且呈現(xiàn)島狀形態(tài)(圖3b)。作者還研究了苯磺酸鋰(C6H5-SO3Li)自組裝單層膜對鋰沉積的調(diào)節(jié)作用,該單分子膜親鋰但電化學不活躍。該層不能誘導均勻的鋰沉積(圖3c),這表明由EAM形成的LiF對誘導鋰在銅上的成核和均勻的鋰生長非常重要。然后將EAM連接到具有直徑為45 μm的孔的三維銅主體上(圖3d)。鋰沉積在-15℃下進行,電流密度為6.0mA/cm2,容量為6.0 mAh/cm2。30次循環(huán)后,觀察到在EAM-Cu主體上均勻沉積了鋰(圖3i、g),而在裸銅箔上發(fā)現(xiàn)了鋰枝晶。

圖4. EAM調(diào)控的SEI納米結構。(a)裸銅箔(b)EAM-Cu上循環(huán)10圈后鋰金屬SEI的cryo-TEM圖像,在-15℃下,與傳統(tǒng)SEI的高結晶性相比,EAM誘導的SEI膜具有具有富LiF的內(nèi)部相結構和非晶的表面層;Li@EAM Cu界面的(c)STEM圖像;(d)對應的K邊譜圖(電子能量損失譜);Li@EAM Cu界面初始沉積后將鋰溶解(e)EDS圖像;(f)高分辨TEM圖像。在EAM誘導的SEI層內(nèi)部觀察到富LiF的內(nèi)部物相。

為了揭示鋰的均勻沉積行為,用低溫TEM研究了低溫SEI的納米結構。在-15℃時,裸銅和EAM Cu上形成的SEI在納米結構和主要成分方面完全不同。在裸銅上形成的SEI層是高度結晶的(圖4a),主要有Li2CO3晶體(晶格間距為0.28nm),但也有Li2O(晶格間距為0.27nm)和LiF(晶格間距為0.20nm)晶體。主要的鹽組分Li2CO3通常被認為是不利的SEI組分,因為鈍化不足。這種在-15℃下高度結晶的SEI結構與在25℃下在裸銅箔上形成的具有更多非晶態(tài)物種的SEI結構完全不同。令人驚訝的是,當使用EAM-Cu時,觀察到多層SEI具有富LiF的內(nèi)相、高度非晶態(tài)的外層,以及在它們之間嵌入Li2CO3和LiF納米晶的非晶態(tài)基質(zhì)(圖4b)。作者進一步通過EELS驗證了EAM調(diào)控SEI中富含LiF的內(nèi)相的存在,生成了EAM調(diào)節(jié)的鋰離子表面SEI的截面圖像(圖4c)。

為了研究Li剝離后的SEI,在Cu樣品上研究了首次Li沉積和剝離后的EAM調(diào)節(jié)SEI。在STEM和相應的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EDS)圖像中,在銅上發(fā)現(xiàn)了EAM調(diào)節(jié)的SEI(圖4e),在EDS光譜中確認了S和F的存在。在高分辨率TEM圖像中,在SEI的內(nèi)相發(fā)現(xiàn)了具有明顯晶格結構的LiF晶體(圖4f),這表明了鋰溶解后SEI富LiF內(nèi)相的存在。作者進一步通過納米深度剖面XPS給予驗證,并得出結論:EAM衍生的LiF鹽誘導了多層SEI中富LiF內(nèi)相的形成。總之,這些發(fā)現(xiàn)表明,使用EAM改變了低溫SEI的結構,從一個高度結晶的薄膜到一個具有富LiF內(nèi)相的多層膜。

圖5. 在界面處的EAM分解納米深度剖面XPS。XPS深度譜Li@EAM循環(huán)10次后,發(fā)現(xiàn)了一個富含LiF的SEI內(nèi)相。從上到下的曲線表示濺射0、1、2、3、6、100、101和105min后獲得的光譜?;诙趸璧臑R射速率為~ 10nm/min。

圖6. 25℃和-15℃時形成的鋰金屬負極SEI膜的成分。(a)裸銅箔表面在25℃形成的SEI 的XPS光譜,F(xiàn)EC生成ROCO2R和LiF以鈍化鋰表面;(b)裸銅箔表面在-15℃形成的SEI 的XPS光譜,F(xiàn)EC的分解受到抑制,Li-CO2-為主要的SEI組分;(c)EAM-Cu在-15℃形成的SEI的XPS光譜,EAM-Cu在SEI層中貢獻LiF,抑制了LixPyOFz的形成。

為了確定SEI的組成,對經(jīng)過30次循環(huán)的鋰負極進行了XPS分析。分析表明低溫下裸銅表面的SEI膜成分發(fā)生變化,LiF的百分比從25℃時的36%下降到-15℃時的14.5%,且Li-CO2-和LixPyOFz成為主導鹽。而EAM的加入可以有效調(diào)節(jié)低溫下SEI成分,LixPyOFz和Li-CO2-的百分比顯著降低,LiF的百分比從14.5%增加到46.8%。

圖7. 低溫條件下的電池性能。(a)EAM Cu(b)裸銅箔鋰腐蝕對應的電流,插圖為放大細節(jié),在Li|EAM-Cu電池中觀察到電流顯著減??;(c)EAM Cu(d)裸銅箔在Cu/LiCoO2電池的電壓時間曲線,充電電流為0.5 mA/cm2,完全充電的EAM-Cu|LiCoO2電池與快速失效的控制電池相比,表現(xiàn)出有限且低的自放電;在-15℃和6 mA/cm2電流密度下的(e)鋰沉積效率曲線和(f)電壓分布,EAM-Cu能夠?qū)崿F(xiàn)高效率的Li沉積,而裸Cu的效率低且極化嚴重;(g)鋰銅電池在-15℃的阻抗變化;(h)Li/LiCoO2電池在-15℃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充電電流為2.67 mA/cm2,電量為2.0 mAh/cm2;(i)含EAM-Cu的Li/LiCoO2電池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溫度在-15℃和25℃之間每循環(huán)20圈切換一次。

EAM調(diào)節(jié)的SEI有效地抑制了鋰負極表面的副反應、并具有優(yōu)異的穩(wěn)定性。作者通過銅箔上的腐蝕電流密度和鋰金屬電池的自放電給予證明。最后作者也通過從頭算分子動力學(AIMD)模擬闡明了-15℃和25℃下SEI的形成過程以及結構。

圖8. 通過建模和定量核磁共振研究低溫SEI化學。Li和電解質(zhì)界面的模型模擬(a)裸露銅箔(無氟化鋰)(b)EAMCu(含部分覆蓋鋰表面的LiF),綠色、紅色、藍色、棕色、粉色和紫色球體分別代表Li、S、O、C、P和F原子;(c)在-15℃和25℃下的的能量時間曲線,揭示了達到等效平衡點的SEI形成速率;(d)在-15℃和25℃下,基于成對分布函數(shù)的SEI成分。

【結論與展望】

在這項工作中,作者展示了一種針對界面的改性策略,使鋰金屬電池在-15℃時具有優(yōu)異的性能。使用EAM改變SEI結構和鋰在低溫和酯類電解液中的形核。所形成的SEI具有與傳統(tǒng)低溫SEI晶體結構不同的富LiF內(nèi)相。因此,實現(xiàn)了無枝晶的鋰沉積。在-60℃~45℃的較寬溫度范圍內(nèi)以穩(wěn)定的方式循環(huán),在-15℃下循環(huán)壽命較長,為低溫充電電池的發(fā)展開辟了一條有前途的道路。

Y. Gao, T. Rojas, K. Wang, S. Liu, D. Wang, T. Chen, H. Wang, A.T. Ngo, D. Wang, Low-temperature and high-rate-charging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enabled by anelectrochemically active monolayer-regulated interface, Nature Energy, 2020, DOI: 10.1038/s41560-020-0640-7

分享到:

關鍵字:鋰金屬電池

中國儲能網(wǎng)版權說明:

1、凡注明來源為“中國儲能網(wǎng):xxx(署名)”,除與中國儲能網(wǎng)簽署內(nèi)容授權協(xié)議的網(wǎng)站外,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儲能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與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國儲能網(wǎng)贊同其觀點、立場或證實其描述。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lián)系,如產(chǎn)生任何版權問題與本網(wǎng)無關。

3、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以及引用的圖片(或配圖)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有涉及版權問題,可聯(lián)系我們直接刪除處理。請在30日內(nèi)進行。

4、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13661266197、 郵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