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受疫情影響,各行各業(yè)都遭遇巨大挑戰(zhàn),但減排步伐卻未因之而稍減,近期歐美石油公司完全相反的轉型戰(zhàn)略討論成為熱議焦點。歐洲是倡導應對氣候變化的急先鋒,在環(huán)保理念上一直處于前瞻地位,對本地石油公司影響巨大。根據歐盟2019年12月出臺的《歐洲綠色協(xié)議》,2050年將實現(xiàn)整個歐盟經濟體的凈零排放。
在歐洲的倡導下,全球市值最大的30家石油公司先后制定了減排目標。如bp已高調宣布,未來十年將成倍增加投入低碳業(yè)務的資金,并削減40%的油氣產量。而美國石油公司則認為,向新能源轉型時機還不成熟,當下其仍屬于低利潤業(yè)務,大舉進軍并不明智。??松梨诤脱┓瘕埲詧猿忠杂蜌赓Y源為主要的投資方向。埃信華邁市場部副總裁稱,油氣資源是否已到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還需要綜合考查方能得出結論。對于石油公司而言,放棄“久耕”的油氣領域向綠色能源轉型,顯然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美國石油公司的“穩(wěn)健”打法和歐洲石油公司的“激進”做派,或許各有優(yōu)劣,但哪種戰(zhàn)略能走得更遠,當下還無從得知,只能交給市場來判斷。
●盧雪梅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前所未見,各行各業(yè)都遭遇巨大挑戰(zhàn),在這樣的嚴峻形勢下,全球減排的步伐卻出乎意料地未因之而稍減,有關歐美石油公司采取完全相左轉型戰(zhàn)略的討論還成為外媒熱議主題之一。
石油公司紛紛制定減排目標
實際上,歐洲是倡導應對氣候變化的急先鋒。作為全球先富起來的一批人,歐洲在環(huán)保理念上也一直處于前瞻地位,對本地石油公司的影響也巨大。根據歐盟2019年12月出臺的《歐洲綠色協(xié)議》,2050年將實現(xiàn)整個歐盟經濟體的凈零排放。所謂凈零排放是指所有的二氧化碳排放都被消除或抵消。根據普氏能源資訊給出的減排定義,碳排放范圍又被細分為三類:1類排放是指直接排放;2類是指能源相關排放,如用電;3類是指生產鏈上所有非直接排放。
根據普氏能源資訊的數據,當前在歐美石油公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3類排放量占比最大。根據不同板塊的統(tǒng)計結果,油氣公司上游的1類排放量占比最大,其次是中游,而綜合板塊和下游板塊的3類排放量占比較大。
在歐洲的倡導下,全球市值最大的30家石油公司先后制定了減排目標,其中耳熟能詳的幾家公司制定的目標如下(市值數據取自2020年3月31日):
殼牌(市值1221億美元):2050年時,轉型成為凈零排放能源公司,主要開發(fā)可再生能源、生物燃料和氫氣。2035年時,將3類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30%,2050年時減少65%。
道達爾(市值988.9億美元):2050年時,實現(xiàn)其生產的凈零排放、供歐洲用戶能源產品的凈零排放,3類平均碳排放強度減少60%。
bp(市值765.6億美元):計劃2050年實現(xiàn)1類、2類凈零排放,3類排放減少50%,不包括其在俄羅斯石油公司所占的產量(這部分約占其總產量的29%)。
雷普索爾(市值131億美元):2050年時,爭取實現(xiàn)凈零排放,2030年減排20%,2040年減排40%。
??松梨冢ㄊ兄?890億美元):未設定二氧化碳減排目標,計劃2020年實現(xiàn)甲烷在2016年的基礎上減排15%。
雪佛龍(市值1665億美元):2023年前減少采油溫室氣體排放5%~10%,減少采氣溫室氣體排放2%~5%,甲烷減排20%~25%。
Equinor(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市值466.4億美元):2050年時,以實現(xiàn)接近零排放溫室氣體為目標,2030年減排40%,2040年減排70%,2035年安裝可再生能源發(fā)電裝機容量12~16吉瓦。
康菲石油(市值450.6億美元):2030年時,減少5%~15%的二氧化碳排放,今年下半年更新減排目標。
埃尼公司(市值341.3億美元):2050年時減排80%的溫室氣體,計劃2050年較2018年的水平減少1類、2類、3類排放55%,2035年減少15%。
西方石油公司(市值164.7億美元):2030年找到解決天然氣放空燃燒的方法,通過提高采收率實現(xiàn)1類、2類、3類減排。
歐美石油公司的不同應對
歐洲與北美各處不同的大陸,擁有不同的自然資源稟賦,對化石資源的使用也抱著迥異的態(tài)度。美國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石油消費大國,其石油公司依然看好油氣資源的長期發(fā)展;歐洲石油公司的高管卻多數認為化石能源時代已近黃昏,轉型不可避免。bp近期發(fā)布的《世界能源展望》報告也強調了這一觀點。
在戰(zhàn)略上,歐洲的石油公司普遍采取相對積極的舉措。如bp、殼牌和其他一些能源公司紛紛出售油田,投資可再生能源。bp已高調宣布,未來十年將成倍增加投入低碳業(yè)務的資金,每年約投入50億美元,與此同時削減40%的油氣產量。殼牌、埃尼、道達爾、雷普索爾和Equinor等也都制定了類似的發(fā)展目標。有幾家公司還減少了股東分紅,以便加大投資新能源的力度。
bp的轉型并非始于近幾年。實際上,早在20世紀90年代,bp就在當時的首席執(zhí)行官約翰·布朗恩的帶領下嘗試過轉型,并曾將英國石油公司的首字母簡寫B(tài)P(British Petroleum)重新解釋為“不僅貢獻石油”(Beyond Petroleum)。但現(xiàn)實給超前的bp上了生動的一課,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十年可謂石油工業(yè)的黃金十年,而其投資可再生能源的項目卻經濟效益不佳,股東因此不滿,轉型亦隨之受挫。然而今時已不同往日,可再生能源與化石能源的此消彼長,使其已不再甘于成為能源結構中的配角,重提轉型似乎時機已至。
美國的石油公司所面臨的投資環(huán)境顯然與歐洲的不太一樣。不少美國石油公司的高管都認為,向新能源轉型的時機還不完全成熟,當下其仍屬于低利潤業(yè)務,大舉進軍并不明智。美國的環(huán)保主義者,甚至包括一些華爾街的投資者,并不認同美國石油公司的選擇。今年8月,挪威Storebrand資產管理公司從??松梨诤脱┓瘕埑烦隽速Y金。但總體看來,美國的油氣公司沒有像歐洲公司那樣,面臨來自政府和股東的雙重壓力。但美國的油氣公司也并非如外界以為的那樣忽視新能源業(yè)務,而是采取了不同的切入角度。
美國大型石油公司如??松梨诤脱┓瘕埲詧猿忠杂蜌赓Y源為主要的投資方向,包括聚焦得克薩斯州和新墨西哥州的二疊紀盆地和深水油氣資源,以及天然氣貿易等。為此,雪佛龍今年還收購了諾貝爾能源公司,以擴充資源儲量。正如雪佛龍副總裁所說,公司不會照搬歐洲石油公司的能源轉型戰(zhàn)略,而是要通過采用低成本高效率的新技術和引入新能源的方式實現(xiàn)現(xiàn)有資產的去碳化,也不會要求投資者犧牲收益而換取未來30年的不確定性。從這個表態(tài)來看,以雪佛龍為首的美國油氣公司,采取的發(fā)展戰(zhàn)略以穩(wěn)為基石。
但雪佛龍在新能源領域并非全無建樹,其風險投資機構雪佛龍技術風投公司投資了一家名為Zap能源的初創(chuàng)公司,該公司正在研發(fā)組合式聚變反應堆,這種技術不會排放溫室氣體,所產生的核廢料也相當有限。另外,雪佛龍工程公司也在嘗試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
雪佛龍技術風投公司擁有兩項基金共計兩億美元,相當于公司2019年資本和勘探預算的1%,此外,該公司還另外撥出1億美元的基金用于支持以油氣行業(yè)減排為目的的項目。雪佛龍還將加大旗下業(yè)務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力度,也正在積極降低甲烷排放,且在各種碳捕集和存儲項目上先后投入了超過11億美元的資金。雪佛龍認識到,技術突破是轉型的關鍵,但所需時間很長,轉型也一樣,非一蹴而就之事,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可能需要幾十年。
埃克森美孚也一樣,雖然沒有像歐洲公司那樣大張旗鼓地收購可再生能源業(yè)務,卻投資了全球約1/3的碳捕集項目,但這些項目由于過于昂貴,多數公司都不愿意投資。埃克森美孚每年在技術研發(fā)領域投入約10億美元,其中不少是投向新能源技術和能效研發(fā)的。如其與加州大學合作研發(fā)的一種材料,可捕集天然氣發(fā)電廠排出的二氧化碳,比之前的方法所需的加熱和降溫條件更低。另外還要研發(fā)一種藻,其所產生的油可生產卡車和飛機所需的生物燃料,這種藻還可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松梨谘邪l(fā)部門負責人稱,公司開展的這些項目,很多都需幾十年才能見到成效,而商業(yè)化所需時間更長,這也是外界認為??松梨诓恢匾暁夂蜃兓脑蛑?。
實際上,在由多家石油公司組成的油氣行業(yè)氣候應對行動聯(lián)盟中,不僅有歐洲的石油公司,而且包括美國的??松梨?、雪佛龍、西方石油公司。協(xié)會的指導綱領包括支持《巴黎協(xié)定》及其目標、進一步減少作業(yè)中二氧化碳和甲烷氣體的排放、促進業(yè)界乃至更大范圍的減排行動、在其發(fā)展規(guī)劃中評估氣候變化風險和機遇等。這些公司還承諾,2025年將其上游作業(yè)中的排碳強度減少為每當量桶20~21克,這意味著油氣行業(yè)到2025年可每年減排3600萬~5200萬噸二氧化碳。
政府和投資人的作用
如果說美國大型石油公司的氣候對策還算差強人意,北美其他一些石油公司、煉油公司或中游公司似乎確實需要“敲打”一下。除了一家以天然氣為主業(yè)的WilliamsCos有限公司曾公開表示過將考慮設定相關減排目標,其他公司幾乎對此漠不關心。實際上,要讓這些嚴重依賴化石能源開采的公司完全依靠自身動力實現(xiàn)凈零排放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一些能源分析師表示,與受到來自政策壓力而主動采取措施的歐洲石油公司不同的是,美國政府對此未能給予足夠的激勵政策進行引導。歐洲的實踐表明,來自政府的一些強制措施有助于公司制定有利于減排的決策;而通過激勵政策促進相關研究,可以加快整個區(qū)域減排目標的實現(xiàn),鼓勵在實踐中摸索,從而不斷降低相關技術的應用成本。從風能和太陽能的發(fā)展來看,政府的減稅在其中就起到了關鍵的促進作用,石油公司也需要來自政府的引導。
投資者對美國石油公司的發(fā)展方向也有影響力。康菲石油一位董事認為,投資者才握有掌控石油公司轉型的話語權,也決定著資本的流向。資本的壓力會讓石油公司認識到從事低碳業(yè)務才能吸引到更多資金,從而主動變革。過去幾年,這種來自資本的轉型壓力正在加強,未來也將持續(xù)強化。
美國的石油公司開始形成每年發(fā)布可持續(xù)報告的習慣,也從側面表明這些公司對環(huán)境問題的重視,過去5年對可再生能源的興趣有所增強,并在2018年和2019年得到強化,這是一個有利于石油公司轉型的苗頭。
黑石互助基金的首席執(zhí)行官稱,資產公司經理應將可持續(xù)發(fā)展視為新的投資標準,并在其2020年1月的一份致客戶函件中保證,將減少對煤炭的投入,更謹慎對待油氣資源投資。另外,將在2020年底向公眾提供完全透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數據。
埃信華邁市場部一位副總裁稱,油氣資源是否已到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還需要綜合考查方能得出結論。雖然現(xiàn)在電動汽車的銷量有所增加,但要將全球逾十億輛燃油汽車全部替換可能需要幾十年,要淘汰無數以化石燃料為驅動的卡車、飛機和輪船也需要幾十年。油氣資源的未來,將由資本的流向判定。
對于石油公司而言,放棄“久耕”的油氣領域向綠色能源轉型,顯然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美國石油公司的“穩(wěn)健”打法和歐洲石油公司的“激進”做派,或許各有優(yōu)劣,但哪種戰(zhàn)略能走得更遠,當下還無從得知,最后的法官只能是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