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新能源場站具備一次調頻功能,正在促進“新能源+儲能”成為標配。
「儲能之聲」獲悉,云南電網在其新能源場站接入系統(tǒng)技術原則中明確規(guī)定,新能源場站應具備頻率調節(jié)功能,應具備一次調頻功能,并網運行時一次調頻功能始終投入并確保正常運行,宜具備慣量響應,頻率調節(jié)能力指標由調度機構根據電網實際情況制定。
為了滿足 GB38755 等標準對新能源場站調峰、調頻、備用容量、調節(jié)能力、慣量與短路容量支撐等要求,推薦新能源場站配置場站裝機容量的5%-20%的儲能設備。
這是繼山西和江西之后,又一清潔能源大省進一步明確新能源場站必須具備一次調頻功能。該文件中對一次調頻動態(tài)指標要求如下:
a)新能源場站一次調頻啟動時間不大于 3s;
b)風電場一次調頻響應時間不大于 10s,調節(jié)時間不大 于 15s;
c)光伏電站一次調頻響應時間不大于 5s,調節(jié)時間不 大于 15s;
d)在頻率偏離死區(qū)出力穩(wěn)定后,新能源場站響應一次調頻指令的有功出力偏差應在額定出力的±2%以內。
事實上,隨著新能源裝機規(guī)模不斷增大及新能源滲透率逐年上升,新能源場站具備一次調頻能力已成為大勢所趨。
截至目前,至少有15省的電網公司已出臺了相關文件要求新能源場站需具備一次調頻能力,此外很多沒有單獨出文件的省份也在“兩個細則”中提出了相應要求。
一位電網系統(tǒng)的資深專家表示,“新能源場站具備一次調頻功能會成為新國標,目前定為新能源場站要具備向上6%和向下10%的一次調頻調節(jié)能力,不過這個參數還在進一步商討中”。
在此背景下,一次調頻將成為新建新能源場站必備“技能”,存量新能源場站的一次調頻技術改造也勢在必行。而實現一次調頻功能的解決方案被業(yè)內公認的主要有兩種:預留備用和增加儲能裝置。
加儲能裝置被認為是最佳解決方案。一方面,采用能量備用的方式,新能源電站的發(fā)電規(guī)模會受限,比如正常能發(fā)電100MW,為了能調頻可能只能發(fā)90MW。
另一方面,根據測算,預留備用的經濟性較差。以100MW風電場預留10%的容量為例,其年經濟損失約2180萬元,如果加裝儲能則需投資金額約2000萬元。
雖然各省已出臺的文件中,并沒有明確要求新能源電站必須配置儲能裝置,但顯然增加儲能裝置是新能源場站具備一次調頻功能更為經濟、有效的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