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初裁的反傾銷稅起點為31.14%,而最高上限將高達249.96%,加之今年3月美國商務部已初裁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征收2.9%至4.73%的反補貼稅,美國針對中國光伏行業(yè)的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初裁已定。雖然終裁未定,但是考慮到今年是美國總統(tǒng)的大選年,奧巴馬一系列對華嚴厲的貿易手段,業(yè)內人士認為終裁時中國企業(yè)翻盤的可能性不大。
2011年,中國向美國出口2.2吉瓦的組件,可以說占中國現(xiàn)有的組件出口量不超過10%。如果高額關稅敲定,中國組件企業(yè)割舍美國現(xiàn)有市場也并不算不可承受之痛。但長遠看來,美國市場的巨大潛力,以及對可再生能源,特別是光伏能源的需求才是中國光伏企業(yè)所渴求的。據(jù)了解,美國市場在去年有超過100%的成長率,并且預期在未來3年內都可以保持超過50%的增長率,屬于被業(yè)界廣為看好的高成長率市場。有分析機構預測,今年美國市場預計安裝量將達到3.5吉瓦,而到2013年預計安裝量將達到5吉瓦。
而美國反補貼、反傾銷稅出臺,幾乎斷送了中國光伏企業(yè)的所有美國夢。中國組件產品成本比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成本低10%左右,如果征收30%以上的稅率,中國的產品將無成本優(yōu)勢。如何進入美國市場?似乎采用國外建廠的方式就可以迎刃而解繞開制裁,但細細想來,這卻是個偽命題。
國內光伏企業(yè)在美國市場早有布局,尚德旗下就有在美國的Arizona組件公司,天合也早已在美實現(xiàn)了本地化生產,雖然阿特斯未曾在美設廠,但在加拿大設有生產基地。而一旦這樣做,似乎就中了美國所下的“套”帶動當?shù)鼐蜆I(yè)和經濟發(fā)展。而在美設廠也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中國光伏組件的優(yōu)勢在何處?物美價廉。而在美設廠,無論是人員成本、資金投入,都是一筆遠遠劃不來的賬。
而美國政府此舉除了短視地保護了其國內毫無競爭力的低產能以外再無任何作用。試想,一旦中國組件退出美國市場,美國政府將要進行更多的補貼以彌補其成本下降緩慢所造成的影響,同時由于未來美國的組件市場缺乏競爭,無法有效發(fā)揮市場機制引導成本下調。這將阻擋美國光伏裝機量的增加,阻礙美國光伏市場的健康發(fā)展。
除此之外,光伏行業(yè)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行業(yè),產業(yè)中某一部分的糾紛會影響到整個供應鏈。美國太陽能產業(yè)的根基不僅在于太陽能電池片和組件生產,還包括在多晶硅、聚合物和設備等方面的生產投資。這些產品中國算是美國的進口大戶。而如果太陽能貿易糾紛繼續(xù)升級,最后受到傷害的將是美國。
那么,中國企業(yè)該如何做才能避免損失同時爭取到美國市場?假如說應對貿易戰(zhàn)的唯一辦法就是打回去,相信中國光伏產業(yè)也自然有自己的獨特辦法。據(jù)可靠消息,中國對美國的多晶硅“雙反”案已經獲批,只在等美方對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的態(tài)度以決定是否要立案,若多晶硅的“雙反”一旦立案,中國將對美國輸入中國的多晶硅同樣征收懲罰性高額稅收。而去年以來委靡不振的多晶硅價格可望回穩(wěn)甚至攀升。然而,一旦多晶硅漲價,國內也將和美國面臨相同的成本上漲因素,由于中國組件在全球市場有超過60%的份額,如此一來,不只是國內市場,還會對全球光伏市場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所謂光伏平價上網似乎在這條冤冤相報的道路上走進了死胡同。
目前來講,中方在這場不能不打的戰(zhàn)役中,還剩一張王牌,那就是將于本月25日結束的中國商務部對美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及補貼措施啟動貿易壁壘調查。不過盡管這張牌必須要打,但由于美國輸華新能源方面受影響不及中國輸美產品,因此威懾力恐怕不大。時至今日,中國光伏企業(yè)翻盤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降低傾銷幅度,從而保住該產業(yè)在美利益。
在貿易自由平等的市場經濟中,“雙反”絕對是場大倒退。美國企圖通過設立貿易壁壘來渡過光伏產業(yè)的冬天,而不是從技術和成本上謀求自身提高,怎么看來都是場鬧劇,或者只是美國大選的前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