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中國工程院副院長謝克昌院士24日在昆明開幕的第16屆中國科協年會上做大會特邀報告時表示,經濟快速發(fā)展需要大量能源,為保證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已經建立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供應體系。
他介紹說,中國建立的世界最大能源生產供應體系有多個具體表現:一是包括資源探明、生產能力、輸送能力等能源供應能力不斷增強;二是消費結構、生產結構和清潔能源等能源結構調整取得進展;三是能源領域科技創(chuàng)新與裝備自主化穩(wěn)步提高。
能源狀況方面,雖以化石能源為主,但非化石能源比例逐漸增加:2013年中國整個消費能源總量37.5億噸標煤,非化石能源所占比重由2012年8%提高到9.8%,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35億噸。中國現已是世界主要清潔能源生產國,2012年清潔能源投資達650億美元,居全球第一位。2013年底,中國水電、風電裝機也已經是世界第一。
這位煤化學工程專家指出,中國能源還存在生產與消費布局很不合理的現狀,能源供需中心分布的矛盾突出,不僅造成能源輸送成本、能耗不斷增加,而且造成消費地區(qū)污染日趨嚴重。比如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這3個區(qū)域占全國國土面積8%,但消耗全國煤炭43%,主要污染物排放占全國30%,單位面積污染物排放強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
同時,中國能源強度也很高,2013年創(chuàng)造的GDP是世界的11.5%,但消耗了22%的能源,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8倍。此外,中國能源整個系統深層次矛盾比較多,價格機制不完善,行業(yè)管理薄弱,服務水平不高,迄今未出臺能源法,也沒有石油天然氣法和原子能法,煤炭法和電力法則已需修改。
謝克昌認為,中國近期需要把能源環(huán)境安全放到重要位置,著重解決能源清潔化問題,保證合理的能源需求增長,并加快能源技術研發(fā)創(chuàng)新,中遠期要突破能源需求的合理化,供應的科學化、多元化、低碳化,實現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源安全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