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據油價網報道,全球能源系統(tǒng)正處于邁向凈零排放未來的關鍵時刻。挪威能源咨詢公司Rystad近期發(fā)布了加速全球能源轉型、限制氣候變暖、確保清潔可靠能源未來所需的十個關鍵措施。
化石燃料向清潔能源的轉型勢頭正在加強,全球使用清潔能源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基礎設施發(fā)展緩慢、新技術投資不足等限制了能源轉型的進展。
Rystad清潔能源技術高級分析師哈夫羅日前表示,“最近的能源和氣候政策趨勢反映了向保護主義的轉變,越來越強調主權能源。這種轉變重點是促進國內產業(yè)發(fā)展,減少對國際貿易的依賴,吸引投資和創(chuàng)造當地就業(yè)機會,以及控制供應鏈。為了有效引導這一轉變,國際社會必須避免因能源安全引發(fā)的沖突進一步向能源金字塔的下游移動”。
Rystad全球能源系統(tǒng)副總裁喬恩·漢森表示:“我們已確定可以顯著加速全球能源轉型的十個關鍵措施,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能源效率,并吸引實現凈零排放目標所需的投資?!?
1、快速發(fā)展可再生能源
供應鏈已準備好并可快速擴展,但推進速度需要加快。如果新產能要在2030年前達標,就需要縮短審批時間,并減少高利率等短期融資障礙。
根據Rystad的最新模型,2030年前,全球可再生能源產能需要從2022年的3.6太瓦增加到11.2太瓦,才能實現全球控溫1.5攝氏度的氣候目標。其中,光伏發(fā)電將占這一增長的65%。但根據現有的項目、政策和行業(yè)趨勢,2030年前,全球可再生能源發(fā)電能力將僅達到8太瓦,最早要到2034年才能達到11.2太瓦。
為了加速可再生能源發(fā)展,西方國家需要改革,亞洲地區(qū)需要政策支持,全球太陽能供應鏈需要優(yōu)化。此外,在可再生能源滲透度較高的市場,差價合同可減輕價格競爭的金融風險,從而促進可再生能源項目的穩(wěn)定投資。
2、加倍提高能源效率
在來自化石燃料的500艾焦(EJ)一次能源中,只有250艾焦最終被使用。如果太陽能、風能是主要能源,最終用戶將獲得440艾焦。當分子燃燒或運動時,只有30%~50%的化學能可轉化為有用的能量,剩余的能量以熱量形式散失到環(huán)境中。相比之下,對于太陽能或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即使考慮到儲存和分配,70%~90%的一次能源也可供最終用戶使用。因此,從化石燃料轉向可再生能源將導致能源效率革命。
此外,過去幾十年,由于材料和設計改進,建筑物、電器和機器能效每年提高1%。但這一趨勢需要更強有力的法規(guī)和政策激勵,以加速達到與氣候目標相一致的水平。
3、對甲烷采取有效行動
甲烷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5%~20%,但在凈零排放戰(zhàn)略中,減少甲烷排放往往被忽視。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研究顯示,以20年為區(qū)間,甲烷增溫潛力是二氧化碳的84~86倍。因此,明確的目標、監(jiān)測、對違規(guī)行為的處罰和甲烷捕集激勵措施至關重要。
農業(yè),特別是畜牧業(yè)和垃圾填埋場是甲烷排放的重要來源,增加對新興農業(yè)技術的投資可顯著減少甲烷排放。油氣行業(yè)的甲烷排放量也很大,主要來自生產和運輸基礎設施的泄漏,定期進行泄漏檢測,然后及時維修,可顯著減少甲烷排放。
4、給二氧化碳定價
碳價值的逐漸成熟將向碳密集型行業(yè)發(fā)出金融信號,要求他們盡快減少碳排放。這在難以減排的行業(yè)尤其重要,因為碳價格直接影響清潔能源技術的利用率。如在水泥行業(yè),使用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的商業(yè)案例價值因碳價值而得到提高。
目前CCUS成本較高,但化學吸收工藝的進步有望在未來幾年顯著降低成本。
5、增加清潔能源技術投資
2025年前,包括太陽能和風能在內的清潔能源技術投資將超過油氣投資。但加速這一進程至關重要,特別是在新興國家。
今年70%的低碳投資將發(fā)生在8個國家,其中50%在中國,20%分布在七國集團(G7)成員國。
6、提高電網利用率
電網的局限性常常阻礙可再生能源的發(fā)展。人們普遍認為,整合新的可變可再生能源需要對電網基礎設施進行大量投資,但這是不準確的。只有40%~50%的電網被積極利用,因此提高電網利用率可以顯著減少所需的新產能。
通過實施現有的和負擔得起的技術,如拓撲優(yōu)化,傳輸能力可以增加30%~40%。這將顯著提高電網的彈性、靈活性和效率。此外,強大的儲能解決方案可以管理熱浪和寒流期間的需求峰值。
7、道路運輸電氣化
向電動汽車轉變有助于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僅公路運輸就占全球最終能源需求的19%,占全球碳排放量的15%。為了實現全球控溫1.5攝氏度的目標,應設定一個雄心勃勃但可實現的目標,即達到70%的電動汽車普及率。為了促進該產業(yè)的加速轉型,財政激勵措施至關重要,如美國的《通貨膨脹削減法案》對每輛電動汽車提供7500美元的補貼。
8、提倡循環(huán)經濟
循環(huán)經濟對于脫碳戰(zhàn)略至關重要。重復利用材料,如將電動汽車電池重新用于存儲能量。如果沒有具體的行動和支持性政策,可能錯過可持續(xù)工業(yè)實踐的機會。
對于鋼鐵生產等難以削弱碳排放的行業(yè)來說,回收尤其重要。原鋼生產每噸排放2.3噸二氧化碳,而回收鋼每噸僅產生680千克二氧化碳,減少了70%的碳排放量。這突顯了再生鋼鐵在環(huán)境可持續(xù)方面的關鍵作用,政策制定者應注意到這一點。
9、削減低效化石燃料補貼
對化石燃料消費的低效補貼在全球能源市場造成嚴重扭曲。這些低效補貼鼓勵增加化石燃料用量,為燃料效率提供不精確的價格信號,并為向清潔能源技術過渡提供不公平的優(yōu)勢。
應有組織的逐步淘汰低效化石燃料補貼,以創(chuàng)造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重新調整市場動態(tài),使其朝著可持續(xù)能源使用的方向發(fā)展,并促進習慣于能源價格補貼的消費者更順利轉型。
10、避免貿易緊張局勢阻礙進展
為了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各國領導人必須面對貿易緊張局勢的風險和供應鏈回流的趨勢。雖然本地化生產促進了國內產業(yè)發(fā)展,但可能通過鼓勵電池、氫能和光伏發(fā)電等關鍵清潔能源技術領域的補貼競爭,顯著減緩能源轉型。此外,向這些產業(yè)注入資金并不能解決問題,尤其是在相關技能短缺的情況下。(資料來源:挪威能源咨詢公司Ryst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