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天堂1区在线|久久久综合国产剧情中文|午夜国产精品无套|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人人操人人干人人草|一区二区免费漫画|亚洲一区二区a|91五月天在线观看|9丨精品性视频亚洲一二三区视频|国产香蕉免费素人在线二区

中國儲能網(wǎng)歡迎您!
當前位置: 首頁 >新聞動態(tài)>國內新聞 返回

壓縮空氣儲能地下人工洞室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

作者:楊雪雯 任灝 廖澤球 王金璽 賈斌 來源:ESPlaza長時儲能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4-06-18 瀏覽:次

中國儲能網(wǎng)訊:壓縮空氣儲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CAES)是一種可大規(guī)模儲存電力能源的技術,主要包括發(fā)電機、壓縮機、燃燒室、儲氣室、膨脹機和電動機等關鍵部件,分為儲能與釋能兩個過程。儲能過程,利用電力驅動壓縮機壓縮空氣,將高壓空氣存儲于儲氣室中;釋能過程,儲氣室中的高壓空氣驅動膨脹機做功進行發(fā)電。壓縮空氣儲能目前仍屬于一種新型儲能技術,據(jù)統(tǒng)計,截至2021年底,壓縮空氣儲能在全球新型儲能裝機規(guī)模中的占比為2.3%,壓縮空氣占中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占比為3.2%。相比于傳統(tǒng)的抽水蓄能技術,壓縮空氣儲能具有單位造價低,裝機規(guī)模大,選址受限較小,建設周期短,對環(huán)境影響小等優(yōu)點,是僅次于抽水蓄能電站具有大規(guī)模推廣應用前景的儲能技術。

  儲氣裝置作為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保證系統(tǒng)安全、穩(wěn)定運行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影響電站經(jīng)濟性的重要因素。根據(jù)應用場景的不同,儲氣裝置可分為地下式、地上式和水下式。小規(guī)模壓氣儲能電站可采用地上式鋼制儲罐作為儲氣裝置,對于大規(guī)模壓氣儲能電站,儲氣所需空間可達十萬甚至百萬立方米級別,若采用地上式儲氣罐,占地過大且成本過高,儲氣裝置則宜采用地下式。地下儲氣裝置主要可利用已開采的地質洞穴、天然形成的含水巖層、已開采或專門挖掘的鹽溶洞、在堅硬巖石中人工挖掘的地下洞穴等結構[10]。目前國內外已建的壓氣儲能電站多利用天然的地質構造,但這些地質構造往往可遇而不可求,這使得電站項目的選址和大規(guī)模建設受到很大的制約。對于有建設需求但無鹽巖、咸水層、廢棄礦坑等特殊地質條件的地區(qū),在堅硬巖石中人工開挖地下洞室作為地下儲氣庫成為一條重要的途徑。若該技術發(fā)展成熟,可實現(xiàn)大規(guī)模壓縮氣體儲能電站的建設,從而為我國新型電力系統(tǒng)的構建提供強大的保障。

1國內外CAES地下人工洞室建設現(xiàn)狀

  1.1 國外建設現(xiàn)狀

  1.1.1 瑞典Skallen試驗儲氣庫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有襯砌巖石硐室(Lined Rock Cavern,LRC)概念在瑞典興起,并于2002年建成了用于高壓下天然氣儲存的LRC試驗儲氣庫。氣庫埋深115m,洞室容積4萬m3,最高內壓在20~25MPa之間。儲氣庫形式為垂直的圓柱體,高52m,直徑36m,頂部為半球形,底部為弧形,采用混凝土襯砌,人工爆破開挖,洞室周圍巖體主要為片麻巖[13],如圖1所示。與壓縮空氣儲能電站儲氣庫相比天然氣儲氣庫充放氣頻率較低。

  1.1.2 日本CAES電站

  日本于2001年建成了上砂川盯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項目[14],輸出功率為4 MW。儲氣庫利用廢棄的煤礦巷道,巷道直徑6 m,長57 m,埋450 m,容積約1600m3,最大內壓8MPa,隧道內襯為0.7 m厚的混凝土。襯砌為分塊式混凝土預制塊,混凝土塊之間設置接縫填充物,分塊式混凝土層外側為回填混凝土層,內襯由3層3 mm厚的丁基橡膠和尼龍加強網(wǎng)組成。此外,日本還在神岡進行了采用水幕密封無襯砌洞室的示范研究項目[。

  1.1.3 韓國CAES電站試點項目

  韓國在2011年建設了1個100 m深的CAES電站試驗儲氣庫,如圖2所示,洞室圍巖巖性主要為灰?guī)r,儲氣庫為圓柱形隧洞式,內徑5 m,洞室運行期內壓力范圍為5~8 MPa,采用混凝土襯砌,兩條洞室分別采用丁基橡膠板和300 mm厚鋼板密封,該研究項目探尋了在相對較淺的深度采用混凝土內襯洞室的可能性。

  1.1.4 美國Soyland壓氣儲能項目

  美國也對硬巖洞室儲氣的可行性進行了較多的研究與嘗試。于1981年啟動了Soyland壓氣儲能項目,擬利用硬巖洞室作為儲氣構造物。洞室位于埋深600 m的硬質白云巖中,洞室容積24.5萬m3,由一系列平行隧洞組成,全長1 830 m,計劃儲存壓力5.86 MPa。該項目最終因選址區(qū)巖性不合適及電力需求下降而取消。

  1.2 國內建設現(xiàn)狀

  國內曾有機構開展了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相關的國家課題研究,擬于內蒙古自治區(qū)建設示范項目,地下洞室容積10萬m3,最高內壓10 MPa,但因經(jīng)濟性等原因尚未開展建設。

  為了驗證淺埋地下儲氣庫的可行性,國內某研究團隊在平江抽水蓄能電站某條位于花崗巖地層的勘探平硐中建造了一座淺埋硬巖試驗庫。試驗庫埋深110 m,凈空容積28.8 m3,在設計壓力為10 MPa的條件下,進行了幾次完整的壓縮空氣充放循環(huán)試驗。研究了長期高壓循環(huán)儲氣條件下圍巖結構的安全性和密封材料的密封性能[18]。

  我國目前已投入運行的CAES電站多采用鹽穴儲氣庫,尚無利用人工開挖地下洞室作為儲氣庫的壓縮空氣儲能電站投入運行。

  各個項目人工地下洞室概況匯總如表1所示。

2 CAES地下人工洞室特點及應用前景

  2.1 CAES地下人工洞室特點

  不同于天然氣儲氣庫及水電輸水隧洞等常規(guī)人工洞室,壓縮空氣儲能電站是通過不斷循環(huán)充放氣來進行儲能調峰,利用低谷電能將空氣壓縮到儲氣庫,用電高峰時再釋放壓縮空氣發(fā)電,從而實現(xiàn)電網(wǎng)削峰填谷調節(jié)能力和新能源消納能力。快速的壓縮和減壓循環(huán)可能導致顯著的溫度波動,因此儲氣庫內氣體的溫度和壓力處于相互影響、循環(huán)變動的狀態(tài),襯砌及圍巖承受循環(huán)氣壓與溫度荷載的雙重作用[19-20]。且在電站運行期間,壓力循環(huán)的次數(shù)很高,天然氣儲存通常每年1個循環(huán),在某些情況下,每年預計20個循環(huán)[21],而CAES電站可以按日循環(huán)運行,即每年365個循環(huán),在電站50 a的使用壽命中,總循環(huán)次數(shù)接近2萬次。

  CAES電站地下儲氣庫的密封性也是其成敗的關鍵,密封層主要有鋼襯密封層及高分子材料密封層兩大類。在電站運行期間密封材料也會受溫度和壓力循環(huán)變化所產生的疲勞效應的影響,密封層自身的應力應變以及隨圍巖的協(xié)調變形都需要進一步研究。國外對于密封材料的研究報道比較有限,國內學者對于不同材料的力學性能及耐久性進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在水利水電工程領域,一般認為超過150 m水頭的引水隧洞即為高壓引水隧洞,而壓縮空氣儲能儲氣庫運行期間內壓高達10 MPa及以上,相當于1 000 m及以上的水頭,如此高內壓若按照水利水電工程引水隧洞的設計思路完全由襯砌承擔,不論從經(jīng)濟性和技術性角度都是難以實現(xiàn)的,因此總結相關行業(yè)先進技術,在安全的大前提下兼顧經(jīng)濟性并突破創(chuàng)新是自主建設CAES電站地下硬巖儲氣庫的唯一出路。

  2.2 CAES地下人工洞室應用前景

  伴隨著電力行業(yè)的發(fā)展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規(guī)模應用,大規(guī)模長時儲能技術越來越成為國家科技能源創(chuàng)新和產業(yè)支持的焦點,當前應用較多的主要有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化學儲能、飛輪儲能等,而壓縮空氣儲能是目前唯一能與抽水蓄能相媲美的大規(guī)模長時物理儲能技術,對解決風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間歇性和不穩(wěn)定性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世界范圍內已經(jīng)建造的CAES電站儲氣庫大部分都是在鹽巖條件下建造的,少量利用已開采完的貯氣和貯油的地質洞穴或廢棄采礦巷道[22],鹽穴、礦洞經(jīng)過勘探后可直接用于儲存壓縮氣體,鹽穴、廢棄礦坑等天然地質構造儲氣規(guī)模大、開發(fā)成本低,然而依賴于特殊地質和地理條件;金屬材料儲氣裝置密封性好、能夠靈活安裝布置,但儲氣規(guī)模較小,對于裝機規(guī)模較大的壓縮空氣儲能系統(tǒng),地面儲罐存儲成本高昂,且占地面積極大。人工開挖的地下洞室具有廣泛的場地選擇空間,許多國內外的技術團隊已經(jīng)對人工硬巖洞室作為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的儲氣裝置進行了較多的研究和嘗試[23-25],因此積極研究開發(fā)人工地下洞室等新型儲氣形式,擺脫壓縮空氣儲能系統(tǒng)對地理條件的依賴,促進其大規(guī)模推廣應用勢在必行,且挖掘新的人工地下洞室為壓縮空氣儲能電站選址靠近風能和太陽能等能源中心、統(tǒng)籌匯集送端新能源電力、優(yōu)化配套儲能規(guī)模、減少輸電線路建設成本等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26-27]。大規(guī)模地下人工儲氣洞室勢將成為長時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的核心裝置。

3 CAES地下人工洞室重點研究內容

 3.1 CAES地下人工洞室選址

  人工地下儲氣庫是壓氣儲能電站的重要組成部分,且投資占比較大,廠址的地層條件直接影響到人工洞室的結構設計從而影響到電站建設的經(jīng)濟性和可行性。理論上講,陸地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建設地下儲氣庫,但兼顧建設技術可行性和經(jīng)濟性的條件下,適合建設壓氣儲能電站的區(qū)域及地層是有限的,這也是大規(guī)模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發(fā)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通過何種標準篩選出滿足建庫要求的廠址范圍,如何對擬選廠址建庫的適宜性進行判別成為電站建設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及關鍵問題。

  3.2 CAES地下人工洞室應力應變過程分析

  3.2.1 CAES地下人工洞室結構形式

  目前國內業(yè)界采用的儲氣庫結構形式多參照瑞典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LRC典型斷面[13],即由儲氣庫內腔向外依次為鋼襯(密封層)、滑動層、混凝土襯砌層、鋼筋網(wǎng)、排水系統(tǒng)、圍巖,如圖3所示。且近年來已基本達成普遍共識,即基于水電站高壓引水隧洞中圍巖承擔絕大部分內壓的設計理念[28-30],圍巖是承載內壓的主體,襯砌只承擔小部分內壓,其主要作用是密封和傳遞荷載。因此提高襯砌厚度或提高混凝土襯砌中鋼筋的用量對于提高襯砌的承載能力意義不大[31]?;炷烈r砌裂縫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因此鋼筋網(wǎng)片的作用主要為避免混凝土襯砌產生貫穿性裂縫,同時限制裂縫寬度的開展,從而保證襯砌的完整性?;瑒訉又饕饔檬菧p小鋼襯(密封層)與圍巖之間的摩擦,同時為鋼襯(密封層)提供防腐保護。排水系統(tǒng)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外水壓力,有利于鋼襯(密封層)在檢修工況下的抗外壓穩(wěn)定。

  隧洞式和大罐式是目前儲氣庫兩大主流結構類型。隧洞式儲氣庫由1條或多條相互平行的隧洞組成,大罐式儲氣庫形似LRC儲氣庫,拱頂和底部呈半球形,中部為圓柱體,兩種結構形式各有利弊:隧洞式儲氣庫施工技術較為成熟,施工交通洞洞線短,施工進度及施工質量較易把控,但地下部分占地較大,且主體儲氣庫部分襯砌材料用量及洞室開挖工程量相對較大;大罐式儲氣庫施工難度較大,施工交通洞洞線長,施工進度及施工質量較難把控,但地下部分占地小,且主體儲氣庫部分襯砌材料用量及洞室開挖工程量相對較小。國內有學者[33-35]已經(jīng)針對不同結構形式儲氣庫對于上覆巖體的穩(wěn)定性及洞周應變分析的影響開展了相關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但對兩種結構形式的設計可靠性及工程經(jīng)濟性的綜合性分析比較成果仍較少。

  3.2.2 CAES地下人工洞室埋深

  由于洞室埋深越大,洞室區(qū)的地應力越大,相同內壓對圍巖的損傷作用越小,因此洞庫埋深的增加有助于減小圍巖在運行過程中的損傷程度[36]。但另一方面,儲氣庫埋深越大,造價越高,因此需要兼顧工程安全與經(jīng)濟性,尋找科學的平衡點。水利水電工程領域主要采用挪威準則(上抬準則)和最小地應力準則(水力劈裂準則)來確定高壓引水隧洞的埋深和線路。挪威準則是經(jīng)驗準則,其原理是要求隧洞上覆巖體重量不小于洞內水壓力[30];最小地應力準則是建立在“巖體在地應力場中存在預應力”的基礎上的,由于水工隧洞主要依靠圍壓防止?jié)B漏水,對于高壓引水隧洞,圍巖在承擔大部分內水壓力的同時還應保證防滲效果,因此高壓隧洞以3次應力場不出現(xiàn)拉應力為設計準則,以防止水力劈裂及產生大量漏水。而壓氣儲能洞室采用內襯密封,若依然按照以上兩個準則控制洞室埋深,計算結果會偏于保守,經(jīng)濟性會較差,因此需要考慮適當突破傳統(tǒng)水工引水隧洞的埋深設計準則,探索新的設計理念與方法以兼顧安全性與經(jīng)濟性。

  3.3 CAES地下人工洞室密封層

  CAES系統(tǒng)將多余的能量以高壓空氣的形式存放在地下洞室中,若高壓空氣發(fā)生泄露,儲存的能量就會損失,因此保證洞室的密封性也是成敗的關鍵。密封層材料及其空氣滲透計算理論不成熟也是制約人工內襯洞室發(fā)展的主要因素之一[37]。密封材料主要有鋼材及高分子材料兩大類。最早的天然氣儲氣庫采用鋼襯作為密封層,但天然氣儲氣庫與CAES系統(tǒng)洞室運行條件有很大差異,雖然鋼襯作為密封層被認為材料本身不透氣,但在頻繁的充放氣循條件下其自身的力學特性能否滿足要求仍有待進一步研究;且大規(guī)模高壓地下洞室鋼材的用量會提高電站的建設成本,影響電站項目的經(jīng)濟性。采用何種設計準則來解決鋼襯外壓失穩(wěn)的問題及長期抗疲勞性能的問題,直接決定了工程的安全與效益。和鋼襯密封層相比,高分子材料密封層具有可變形性大、成本低等優(yōu)勢,但高分子材料是透氣材料,根據(jù)Allen等[38]的研究,每天2%的空氣泄漏率就能造成他所研究的儲氣庫1 a上百萬的經(jīng)濟損失,因此,高分子材料的滲透系數(shù)取值、氣庫運行時高分子材料密封層的空氣泄漏量及其主要影響因素、密封層的受力狀態(tài)等都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4 國內外CAES地下人工洞室研究現(xiàn)狀

  4.1 CAES地下人工洞室選址

  針對地下人工洞室選址的問題目前國內業(yè)界學者已基本達成共識,即選擇花崗巖、玄武巖、大理巖等巖石強度高、變形模量大的硬巖地層廣泛分布的區(qū)域建設儲氣庫對于結構安全性及工程經(jīng)濟性是有利的。在區(qū)域地質圖中選擇單軸飽和抗壓強度>60 MPa的堅硬巖區(qū)域作為人工洞室選址的主要目標區(qū),在此基礎上,地層構造簡單、巖層厚度大且產狀平緩、構造裂隙間距大、組數(shù)少的地區(qū)更優(yōu)。

  巖溶發(fā)育、存在有害氣體或有地熱異常的地層分布的區(qū)域、存在區(qū)域性斷裂帶的地區(qū)、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的地區(qū)是選址時應規(guī)避的不利因素,應考慮避開大型斷裂帶5 km以上,避開實測斷層和性質不明的推測斷層200 m以上[39],且擬建儲氣庫區(qū)域地震烈度不宜大于8°。

  此外,交通運輸方便,整體地勢平坦,地形坡角小于15°的區(qū)域更有利于洞室的布置及施工組織。儲氣庫所在區(qū)域的水文地條件也應給予足夠的重視,由于檢修期間鋼板襯砌的穩(wěn)定性由外壓控制,且地勢平坦的地區(qū)地下水降排水問題較難解決,因此對于有襯砌內襯洞室,選擇地下水相對貧乏的地區(qū)對結構安全性及項目經(jīng)濟性更有利。

  另有學者提出了層次分析法,利用兩兩比較判斷矩陣得到各個指標的權重值,形成了硬巖儲氣洞室選址綜合評價體系[40]。地下人工洞室選址關鍵因素匯總如表2所示。

  4.2 CAES地下人工洞室應力應變過程分析

  4.2.1 CAES地下人工洞室結構形式

  Zimmels等[25]使用FLAC軟件對圓形斷面隧洞式儲氣洞室在不同水平構造應力、不同內壓(4~8 MPa)及不同洞室間距工況下圍巖的塑性區(qū)進行了探討,儲氣庫系統(tǒng)由一系列相互平行的圓形斷面隧洞組成,探究了保證合適的洞室間距的條件下采用圓形斷面隧洞群作為人工地下儲氣庫的可行性。

  夏才初等[32,34]采用Abaqus有限元軟件對隧洞式和大罐式兩種洞室形式及不同斷面形式的隧洞式(包括馬蹄形及圓形斷面)儲氣庫的圍巖穩(wěn)定性及密封性進行了研究,并從塑性區(qū)和洞周應變兩個方面進行了對比分析,其中塑性區(qū)能較好地反映圍巖受力的危險區(qū)域,洞周應變量是密封材料選擇的基礎數(shù)據(jù)。研究結果表明各洞型洞室在一定的支護措施下都具有可行性,從襯砌受力及洞周應變的角度比較,同樣埋深條件下,圓形斷面隧洞式洞室及大罐式洞室更優(yōu),且在所有模型中,大罐式洞室的最大洞周應變最小。對于圓形斷面隧洞式洞室,同樣埋深條件下,改變洞徑對開挖及充氣引起的圍巖塑性區(qū)的范圍影響不大,主要體現(xiàn)在對洞周應變的影響,洞徑越大,最大洞周應變越大。

  蔣中明等[36,41]采用FLAC3D軟件,結合二次開發(fā)的FISH累積損傷模型對斜墻式、直墻式、罐式截面等不同斷面形式隧洞式儲氣庫的圍巖損傷特性進行了研究,斜墻式和直墻式頂拱均為圓弧,底部為平滑曲線,側墻分別為斜式和直立式,罐式截面頂拱和底部均為圓弧,側墻為直立式。研究結論表明罐式截面儲氣庫圍巖豎直方向的損傷深度以及損傷區(qū)內損傷程度大于斜墻式與直墻式,并在隧道式洞型選擇上推薦了斜墻式洞型。

  4.2.2 CAES地下人工洞室埋深

  Kim等[42]曾給出1個簡單的抗抬破壞計算模型來探討儲氣庫的埋深(如圖4所示)。他們假設巖體破壞路徑是豎直延伸至地表的,且?guī)r體服從線性Mohr-Coulomb準則,當總的上抬力超過洞室上覆巖體重量W與破壞面處抗剪力之和時,地面隆起發(fā)生。

  總上抬力由硐室內壓P和地下水對儲氣庫硐室及覆蓋巖體的浮力Fb組成。破壞面上的抗剪力被認為是由黏聚力和摩擦角提供的阻力之和。在設計壓氣儲能地下硐室時,總向下力與總向上抬升力之比應大于規(guī)定的安全系數(shù)。但其計算模型并沒有充分考慮巖體的實際破壞路徑的影響。

  抗拔錨板由于其方便、實用和經(jīng)濟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輸電線路桿塔、電視通訊塔等高聳結構和其他承受上拔荷載作用的建筑結構中。匡根林等[43]嘗試利用成熟的錨板抗拔承載力理論,對地下高壓儲氣洞室?guī)r石覆蓋最小厚度的計算進行了初步的嘗試和探討(如圖5所示)。其假定儲氣洞室上部圍巖破壞形式為斜面破壞,破壞面與豎直面間的夾角為θ,但該理論僅考慮頂部巖石的重量是唯一抵抗地下壓力洞室內部高壓的作用力,沒有考慮巖石沿著破裂面摩擦阻力,計算結果偏于保守。

  徐英俊等[44-45]在考慮巖體服從Hoek-Brown強度準則的基礎上,從極限分析的上限定理出發(fā),推導了壓氣儲能洞室在高氣壓作用下的隆起破壞曲線函數(shù)f(x),并給出了如圖6所示的二維平面受力模型。推導過程綜合考慮了巖體強度參數(shù)和破壞模式的影響。在已知破壞函數(shù)曲線f(x)表達式的基礎上,可以求出按上限定理確定的極限內壓pu,并認為洞室內的最大運行壓力p不能超過洞室所能承受的極限內壓pu,否則洞室有出現(xiàn)上抬破壞的風險。該準則全面考慮了巖體強度參數(shù)和破壞模式的影響,洞室的抗隆起穩(wěn)定性安全系數(shù)計算結果更大,所需的最小巖體覆蓋厚度也更小。

  4.3 CAES地下人工洞室密封層

  早期的儲氣庫密封層多采用鋼板襯砌[46-47],近年來,隨著CAES電站規(guī)模的不斷增大,日本、韓國及國內的學者都在嘗試用高分子材料或低滲透混凝土替代鋼襯作為密封層。

  日本CAES示范項目[48-49]報道的泄漏試驗(關井試驗)結果顯示,盡管儲氣庫布設在埋深450 m的硬質巖石中,并設置了合成橡膠密封層及混凝土襯砌,仍觀察到一些空氣損失,每日泄漏量達0.2%。

  韓國學者[21]采用TOUGH-FLAC模擬器對CAES洞室進行了熱力和地質力學耦合數(shù)值模擬,對采用低滲透混凝土代替鋼襯和有機材料密封的可行性進行了探究,研究結果顯示僅采用低滲透混凝土作為密封層而不設置鋼板或有機材料密封層時,儲氣庫每日空氣泄露約為0.03%,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國內學者[50-51]提出了壓氣儲能內襯洞室的多場耦合控制方程,用德國Huntorf電站和日本北海道洞室的已有現(xiàn)場實測數(shù)據(jù)對方程進行了驗證。并對丁基橡膠(IIR)、三元乙丙橡膠(EPDM)、天然橡膠(NR)和玻璃鋼(FRP)等4種高分子材料的氣密性與力學特性進行了計算分析,結果表明,在典型運營工況下,4種高分子材料均可以滿足壓氣儲能洞室的氣密性和力學特性要求,其中丁基橡膠和玻璃鋼推薦作為可優(yōu)先選擇的密封層材料。

5 結論

  本文對壓縮空氣儲能人工地下洞室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進行了簡要介紹,基本理清了壓氣儲能人工地下洞室建設及設計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筆者認為以下幾個方面仍需開展進一步的研究工作:大罐式和隧洞式儲氣洞室從結構安全角度均具備可實施性,從工程經(jīng)濟性角度孰優(yōu)孰劣尚無定論;眾多學者對不同材料的密封層進行了探究,對成本較低的高分子密封層及低滲透混凝土密封層進行了初步的討論,但目前的研究成果多為有限元分析計算,且對于高分子材料,考慮混凝土襯砌開裂等缺陷引起的局部破壞問題仍值得關注,而隨著壓氣儲能電站規(guī)模的日趨增大,儲氣庫運行期內壓已突破10 MPa達到18 MPa甚至更高,僅采用低滲透混凝土作為密封層的可靠性有待進一步研究;洞室的埋深直接影響到氣庫的安全性及經(jīng)濟性,行業(yè)內尚缺乏1套成熟的設計理論及設計方法,且也無相關國家標準或行業(yè)規(guī)范可依,如何實現(xiàn)結構安全可靠性及工程經(jīng)濟性的平衡仍是該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此外,目前相關研究多處于起步研究階段以及試驗示范階段,實測數(shù)據(jù)仍然較少,理論成果缺少氣庫運行期間實測數(shù)據(jù)的驗證。希望本文可以為該領域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思路與方向。


分享到:

關鍵字:壓縮空氣儲能

中國儲能網(wǎng)版權說明:

1、凡注明來源為“中國儲能網(wǎng):xxx(署名)”,除與中國儲能網(wǎng)簽署內容授權協(xié)議的網(wǎng)站外,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儲能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與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國儲能網(wǎng)贊同其觀點、立場或證實其描述。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lián)系,如產生任何版權問題與本網(wǎng)無關。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以及引用的圖片(或配圖)內容僅供參考,如有涉及版權問題,可聯(lián)系我們直接刪除處理。請在30日內進行。

4、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13661266197、 郵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