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實現“雙碳”目標,能源是主戰(zhàn)場,電力是主力軍。而如何將電能安全、綠色、大量地儲存,便是新型儲能要解決的問題。
新型儲能,在今年3月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為其發(fā)展按下了 “加速鍵”。四個月后,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國家數據局聯合印發(fā)《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tǒng)行動方案(2024—2027)》明確提出,要探索應用一批新型儲能技術。
2024年上半年,中國新型儲能繼續(xù)高速發(fā)展?!缎滦蛢δ墚a業(yè)發(fā)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我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首次超過100GWh,功率規(guī)模同比增長129%,能量規(guī)模同比增長142%,預計到2030年市場規(guī)模將達10萬億元以上 。
而山西作為能源革命排頭兵,早在2023年12月,便已將新型儲能產業(yè)鏈列為新增的6條省級重點產業(yè)鏈中的一條。與此同時,省工信廳等六部委發(fā)布《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yè)發(fā)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做強新型儲能電池產業(yè),強調圍繞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全釩液流電池等新型儲能電池領域,推進先進儲能技術及產品規(guī)模化應用。
新型儲能根據所用的能量形式,可分為物理儲能(如抽水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超導磁儲能)、電化學儲能(鉛酸電池、鋰離子電池、鎳氫電池、液流電池、鈉硫電池、鋰液流電池、液態(tài)金屬電池、超級電容器)和熱儲能(潛熱儲熱、顯熱儲熱、化學熱儲)三類。
在水電資源等靈活性資源相對匱乏的山西,技術相對成熟的電化學儲能電站成為首先使用的解決電力波動問題的有效措施。今年6月,山西首個獨立儲能項目,即中核匯能垣曲200MW/400MWh現代自動化獨立儲能項目實現并網發(fā)電。據悉,該項目位于山西省運城市垣曲縣,由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下屬的中核匯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投資建設,建設容量200MW/400MWh,采用磷酸鐵鋰電池液冷儲能方案,配套建設一座220kV升壓站,電站具備獨立參與電網調頻調峰等輔助服務的能力和要求,可通過“錯峰收儲”和“移峰填谷”的方式,為優(yōu)化電力結構提供有力支撐。
在儲能電站建設領域,長治緊隨其后。長治潞城仁和儲能電站一期工程正式投入運行,容量100兆瓦/200兆瓦時,配套20臺5兆瓦/10兆瓦時儲能液冷電池系統(tǒng)、20臺儲能變流升壓一體艙系統(tǒng)和1套220千伏升壓站系統(tǒng)。該儲能電站位于長治市潞城區(qū)史回鎮(zhèn)仁和村東北,由長治弘盛源綜合能源有限公司建設,其母公司為北京弘盛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實控人為孫浩杰。該項目作為山西省重點工程項目,總投資13億元,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約3億元。
此外,位于省綜改區(qū)晉中開發(fā)區(qū)瀟河產業(yè)園的300MW全釩液流電池生產制造項目也于上月開工建設。據了解,該項目占地面積204畝,由省屬集團山西國際能源操刀建設,以打造全釩液流電池數字化“燈塔工廠”為目標,計劃總投資18.58億元,全部建成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30億元。其中,一期計劃投資6.58億元,占地100畝,主要建設年產能300MW全釩液流電池電堆生產線、生產廠房、研發(fā)中心以及辦公樓等相關配套設施。二期計劃投資12億元,占地104畝,建設100MW/400MWh全釩液流電池共享儲能電站。
當然,山西新型儲能項目遠不止以上三個。據4月12日山西省能源局公示的《2024年新型儲能項目庫擬調整情況》顯示,本次擬調整入庫的新型儲能項目63個,容量1063.076萬千瓦,擬調整出庫的新型儲能項目6個,容量165萬千瓦。(文末附具體項目名稱)
除了新型儲能基礎建設以外,山西在市場化探索方面也走在了全國前列。今年6月,國家能源局山西監(jiān)管辦公室印發(fā)了《關于完善山西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有關事項的通知》,鼓勵獨立儲能參與二次調頻市場,更好保障電力系統(tǒng)安全、優(yōu)質、穩(wěn)定運行。這意味著山西獨立儲能電站可形成電力現貨市場+輔助服務(一次調頻、二次調頻)的盈利模式,提升了儲能項目盈利能力。
山西在新型儲能中上游關鍵材料生產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在省政府公布的2024年省級重點工程項目名單中,涉及新型儲能產業(yè)鏈項目23項,包括了山西尚太鋰電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尚太鋰電”)年產30萬噸鋰電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山西華鈉銅能(碳能)公司(下稱“華鈉銅(碳)”)年產萬噸級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及廠房配套設施項目、中化學賽鼎科創(chuàng)產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下稱“中化學賽鼎”)年產3萬噸相變儲能材料項目等。
在整個產業(yè)鏈中,負極材料已形成規(guī)模,其代表便是“鏈主”企業(yè)——位于山西省昔陽縣的尚太鋰電。該公司自2018年5月開工建設以來,經過6年時間,實現了一、二、三期年產20萬噸鋰電負極材料項目全部投產,累計投資50億元,逐步形成鋰電負極材料全產業(yè)鏈,實現從無名小廠到業(yè)內翹楚的跨越。目前其實際控制人為上海尚太碳素制品有限公司的董事歐陽永躍,公司合作伙伴包括寧德時代、國軒高科、蜂巢能源、瑞浦蘭鈞、寧德新能源、欣旺達等頭部企業(yè)。
而能保證鋰離子實現放電的關鍵材料——鋰電池隔膜,山西藍科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藍科途”)便打破了國外技術“卡脖子”局面,制造出了屬于山西屬于中國的這個“塑料布”。該公司位于山西省運城市永濟經濟開發(fā)區(qū),由青島中科華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最終受益人為陳繼朝。
同樣是生產一張張薄如紙片的膜,位于山西省朔州市的山西國潤儲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國潤儲能”)因主要應用于液流電池的全氟離子膜而成為山西新型儲能產業(yè)鏈“潛在鏈主”企業(yè)。企查查顯示,該公司是由孟青實控,其他股東還有天津潤志誠企業(yè)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等,旗下擁有全氟離子膜和全釩液流儲能電池兩大核心產品。
全釩液流電池作為當前液流電池中發(fā)展時間最長、技術最成熟、回收利用率高、商業(yè)化程度最高的一種儲能技術,在大型長時儲能應用中優(yōu)勢明顯,深陷“面值退”危局的永泰能源也在積極布局。該公司擬與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海德股份共同投資10億設立儲能科技公司德泰儲能,全力打造電化學儲能產業(yè)鏈。同時還通過德泰儲能與公司所屬控股企業(yè)張家港沙洲電力合作建設投資額1.5億元的儲能輔助調頻項目,率先突破釩電池在火電調頻領域的市場應用場景。而且,永泰能源規(guī)劃到2030年參股與控股的儲能和新能源項目規(guī)模達到1000萬千瓦。
此外,針對鋰電仍存在的鋰資源儲量不足、分布不均等問題,鈉離子電池可以徹底破解,這顆新型儲能界的“新星”在新能源產業(yè)賽道廣受關注。
6月30日,全球最大的鈉離子電池儲能項目——大唐湖北100兆瓦/200兆瓦時鈉離子新型儲能電站科技創(chuàng)新示范項目一期工程建成投運,預計年產值可達15億元以上。而該項目使用的鈉離子電池的核心——正負極材料的來源,便是華鈉銅(碳)。資料顯示,華鈉銅(碳)由北京中科海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和山西新陽清潔能源有限公司分別出資70%和30%建立,后者母公司是山西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
據最新消息,8月20日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金湘軍在陽泉市調研期間,便深入華陽集團了解其產業(yè)轉型工作。該集團重點打造的華鈉芯能公司作為華陽股份的全資子公司,率先實現鈉離子電池產品規(guī)?;a應用,擁有全球首批量產1GWh鈉離子電芯生產線,在國內鈉離子電池企業(yè)中屬于第一梯隊,已具國際領先的水平。目前,華陽集團已形成鈉離子電池全產業(yè)鏈、高性能碳纖維、高性能濾材/白絨、煤層氣制金剛石、PBAT可降解塑料、納米纖維空氣凈化材料等新能源、新材料產業(yè)。
山西資本圈還注意到,位于太原市清徐縣的山西中科美錦炭材料有限公司(下稱“中科美錦”)在超級電容炭領域取得突破。超級電容器的儲能量可達傳統(tǒng)電容器的數萬倍,1分鐘以內即可充滿電,且性能基本不受天氣狀況影響。最新消息稱,該公司已將電容炭產品從實驗室搬進量產工廠,迎來更加廣闊的市場前景。據了解,中科美錦成立于2021年,由美錦能源控股98.49%,核心技術由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與美錦能源共同開發(fā),專注于超級電容炭材料研發(fā)、生產和銷售。目前該公司建設的1000噸/年淀粉基電容炭項目,屬國際首創(chuàng)、國際先進、國內最大規(guī)模的生產線,可實現進口替代。
除了超級電容器和液流電池相關領域外,山西各種新型儲能技術百花齊放,逐步走向規(guī)?;?、系統(tǒng)化和產業(yè)化。例如太原(古交)抽水蓄能電站項目、臨汾蒲縣的1200兆瓦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朔州熱電飛輪儲能復合調頻項目、長治鼎輪能源科技30兆瓦飛輪儲能項目、朔州平魯100MW/200MWh磷酸鐵鋰電池+全釩液流電池+飛輪儲能技術創(chuàng)新示范項目等等。
如今,儲能技術作為連接能源生產和消費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和新能源齊頭并進,迎來其發(fā)展的黃金時期。而山西新型儲能發(fā)展在政策引導、市場需求和技術創(chuàng)新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取得了顯著進展。雖仍面臨技術成熟度不足、標準體系不完善等挑戰(zhàn),不過隨著未來能源轉型的深入和市場的不斷拓展,該產業(yè)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附2024年新型儲能項目庫擬調整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