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wǎng)訊:昨天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福建的虛擬電廠運營商作為新興市場主體,正式參與福建電力現(xiàn)貨交易。
	 
		  這則新聞最吸引我的一點是,這個市場主體是如何參與現(xiàn)貨市場的?
	 
		  里面有一個關鍵詞:新型電力負荷管理中心。
	 
		 
		  某種程度上,虛擬電廠運營商并不是完全“直接”地與市場對接的,而是通過
	 
		  “新型電力負荷管理中心”。
	 
		  這個“中心”為虛擬電廠運營商提供的服務包括:
	 
		  交易資質審核
	 
		  性能監(jiān)測
	 
		  調節(jié)能力實時評估
	 
		  服務用戶制定交易策略
	 
		  需要說明的是,這個新型電力負荷管理中心,并不是電力交易中心,或者電力調度部門建設的,而是電力營銷部門建設的,是在原有的“電力抄表系統(tǒng)”上升級而來的。
	 
		  于是,虛擬電廠參與電力市場化的畫風,大概變成了這樣:
	 
		 
		  對于虛擬電廠運營商來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手里有“高大上”資源的,響應速度高、單個資源體量大,電壓等級在220kV及以上的,也就是調度最喜歡的,如大型工業(yè)鍋爐、大型共享儲能電站,可以直接對接電力調度系統(tǒng),并參與市場,尤其是輔助服務市場調頻。
	 
		  另一種是“低散小”資源聚合的,比如這個新聞里提到的,充電運營商,還有大量110kV及以下,特別是10kV的電力用戶負荷,單個資源體量小,資源分散、響應速度較低、很難滿足調頻需求,更多的是參與月度、日前日內(nèi)的電量平衡的運營商。
	 
		  于是可以通過新型負荷管理平臺參與。
	 
		  某種程度上,新型負荷管理平臺成為負荷側最大的一級聚合商。
	 
		  個人認為這可能是一種合理的路徑,主要原因是:博弈的能力。
	 
		  同樣是賣電量的,虛擬電廠是無法和市場里主要的發(fā)電商進行抗衡,無論在資源體量、管理能力、抗風險能力、資金實力,乃至信息獲取渠道等方面
	 
		  這個有點像第三方的網(wǎng)約車運營平臺,如果你打開高德導航,選擇打車,可以看到一大批的第三方運營商,絕大多數(shù)都是體量較小的,無法和滴滴專車、曹操專車這樣的大平臺對抗,而采取低門檻進入,吸引個體司機。高德作為一級的網(wǎng)約車聚合平臺,對接運管部門和打車消費者。
	 
		  當然,這個路徑不是單一的。
	 
		  誰都可以自己直接對接市場或者調度,運營商擁有選擇權,就像曹操專車既有自己的打車平臺,也接入高德平臺。只要能賺錢,面子不重要。
	 
		  當然,深層次來說,這反映了電網(wǎng)公司的兩個部門:調度部門和營銷部門在虛擬電廠管理、甚至是電力市場的運營管理方面的競爭與合作。
	 
		  我覺得,無論是誰來主導,誰能更快的找到自己的定位,更好的服務于市場的主體,更好的去構建產(chǎn)業(yè)服務平臺和能力,誰就能獲得更多的機會。
	 
		  能源互聯(lián)網(wǎng),誰都是服務者,不是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