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2022年,是新型儲能元年;2023年,新型儲能會在交付量上真正實現大爆發(fā)。
與此同時,新型儲能的戰(zhàn)略窗口也在進入關鍵期,包括以前做動力電池的玩家,也有完全不沾邊行業(yè)的玩家正在瘋狂涌入這個賽道。
“為什么海辰要快?因為儲能行業(yè)的戰(zhàn)略排位賽,預測就會在2025年前結束,如果不在去年開始交付,不在今年開始爆發(fā),你在這個排位賽中就沒什么機會了?!焙3絻δ苈摵蟿?chuàng)始人、總經理王鵬程說。
在儲能這條快車道上,成立剛滿3年的海辰儲能,去年儲能電池出貨量達5GWh。據高工產研行業(yè)調研報告,在2022年電池出貨量達2GWh及以上水平的儲能電池企業(yè)中,海辰儲能斬獲行業(yè)排名“雙第一”:2022年中國電力儲能電池交付項目數量第一、2022年中國儲能電池出貨量增速第一。
到了今年,王鵬程把目光更加聚焦到“質量與成本”。這里的質量不是單指產品質量,而是全面的質量,包括研發(fā)質量、供應鏈質量、產品質量、電池交付系統質量,到最后的產業(yè)全鏈條。而“成本”,則是指要把整個成本結構透明化,并定下了未來5年儲能成本降一半的戰(zhàn)略目標。
海辰儲能在2022年11月推出了“兩芯一控”(電芯、芯片和控制系統)戰(zhàn)略。在銷售策略上,以ToB為主,并堅持“無內不穩(wěn),無外不強”,落實國內國外雙線作戰(zhàn)策略。在我們的調研中,一個行業(yè)判斷是動力電池在今年會出現產能過剩,但儲能電池還不會,未來2-3年是行業(yè)發(fā)展關鍵窗口期。
在與王鵬程和海辰團隊的交流中,我們始終能感受到大勢下的緊迫感和興奮感。在一個半小時的訪談中,王鵬程強調“保證說真話”,遇到技術機密或是保密數據,他會直接說這個我不能說,但“我確保我說出來的,都是真實的認知”。實際交流下來,他確實是一位真誠的交流者,我們也用6000多字,原汁原味地把一個處于爆發(fā)賽道聯合創(chuàng)始人的思考與判斷,呈現出來:
1. 動力電池是新消費屬性,但儲能是新基建屬性
2. 快不是動機,快是結果
3. 儲能的成本會在未來5年降一半
4. 要對產品有定義能力,才能突破現有成本的邊界
5. 儲能技術選擇上,目前磷酸鐵鋰一枝獨秀,鈉離子電池是重要補充
6. 一個人有沒有成長,看執(zhí)行力和邏輯兩個維度,但在這兩個之上,還有更高層級的認知和價值觀
7. 人的困惑和不安,都來自不夠堅定,但堅定的底氣來自于對未來的認知和預判
1
動力電池是新消費屬性,
但儲能是新基建屬性
經緯:今天海辰儲能發(fā)展非常迅猛,但儲能賽道其實是在最近1-2年才崛起,而海辰儲能是2019年成立的公司,那時候動力電池是更火熱的賽道。我們知道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在底層技術上差異不大,當時為什么堅持做儲能電池?
王鵬程:對,2019年確實動力電池更火,而且動力電池商業(yè)模式成熟、技術成熟,還有政府更理解、銀行更理解、投資人更理解,但對儲能大家都還不太理解,如果你只想追風口,那就應該去做動力電池。
但要對行業(yè)發(fā)展長遠考慮,動力電池行業(yè)其實有自己的底層邏輯。你看動力電池廠商發(fā)展到今天,頭部企業(yè)集中度很高。所以站在2019年,我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主要有三點:
第一, 在2019年雖然動力電池的格局還沒有像今天這么明確,但當年的趨勢其實就已經明確了,新玩家進入這個行業(yè)也能賺錢,但很難成為第一,這是很客觀的判斷。但在儲能賽道,海辰現階段目標是2023年達成中國電力儲能電池交付量第一;2025年實現全球儲能電池第一品牌,要讓儲能電池的成本結構做到最極致,我們也需要對市場有號召力,不然做不到這個目標。所以包括海辰的戰(zhàn)略卡位、什么時候去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都需要根據這個來規(guī)劃。
第二, 我們當時認定儲能一定會走出不同于動力的一條道路。因為動力電池是新消費屬性,但儲能電池是新基建屬性,所以他們最大的痛點不一樣,在產品安全的大前提下,儲能痛點就是成本。我們在2019年就提出了儲能電池的各項重要指標:高安全、長壽命、高能效、極致成本。
第三,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的入口,但動力電池不是新能源的終點。新能源最后的目標,是要解決這個世界的能源結構問題,它不單單是靠動力去解決,最終還需要儲能一起去解決,我們常說的“源網荷儲”,如果沒有儲,那“源網荷”就無法閉環(huán),也就無法改變世界的能源結構。
而對中國來說,政府的規(guī)劃是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要達到25%左右,2060年要實現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占到80%,順利實現碳中和目標。而非化石的核心組成部分,就是新能源,但光伏、風電必須跟儲能做結合,沒有儲能,新能源就不具備真正的覆蓋能力。
經緯:儲能電池市場確實發(fā)展很快,產能上的也很快,您怎么看待去年和今年儲能市場的特點?
王鵬程:從行業(yè)來說,儲能是一個超級獨立大賽道,去年原本預計的(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體量是60GWh,最后實際超過了130GWh,其中美國已經做到了60-70GWh。今年原來預計的是100GWh,但實際上估計會到200-250GWh?;诖?,我們大膽預測行業(yè)規(guī)模到2025年,是在650-700GWh,到2030年將超過2TWh。
去年可以說是全球儲能發(fā)展的元年,儲能電池供不應求,而今年會是交付上真正大爆發(fā)的一年。放眼全球,主流市場是中國、美國、歐洲,在歐洲除了德國之外的英國、意大利、西班牙,今年也都在全部鋪開。
我們把海外市場分成三個區(qū)域:北美、歐洲和新興地區(qū),新興又分了幾個板塊:澳大利亞、日韓、東南亞、印非。儲能發(fā)展的一大特點是以經濟性為導向的。
而對于國內市場來說,今年一定會有交付量上的大爆發(fā)。去年大家可能注意到一個政策是“強制配儲”,今年才是中國真正開始放量的一年,在電力儲能端節(jié)奏會明顯加快。
所以儲能的邏輯也在逐漸迭代,之前更強調“量”和“快”,的確體量會越來越大,增速會越來越快,這個是客觀的,但更值得關注的是,儲能的產業(yè)鏈條覆蓋面積和影響力會越來越大,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核心。
2
快不是動機,快是結果
經緯:去年海辰給市場的印象是“非??臁?,增速快、有大量交付達成、大量新建產能規(guī)劃等等,所以可以說,你認為速度是現階段海辰最重要的事嗎?
王鵬程:這是一個好問題。凡事一定有動機,所有人都說海辰跑得快,但快不是動機,快是結果。如果一個公司是為快而快,那這個公司缺失了戰(zhàn)略定位。
為什么海辰要快?因為儲能行業(yè)的排位賽,就會發(fā)生在未來三年,也就是說你不在去年開始交付,不在今年開始爆發(fā),你在這個排位賽中就沒什么優(yōu)勢了,這是我為什么要快。
“快”是海辰的結果,但最后的目標是戰(zhàn)略卡位。也可以說,到了2025年海辰處在什么樣的位置,就大致決定了最終我們能在行業(yè)什么樣的位置。
所以我們去年的核心是提升交付,我們目標在今年(全球儲能電池)交付量上要保三爭二,而在中國電力儲能交付量上,我們要爭取做到總量和出貨增速的雙第一。
今年元旦過后,我們開了經營分析會,討論了三個問題:第一是海辰如何保持狀態(tài),因為海辰的組織也在快速增長,從去年年初1000多人,到現在超過6000人,有一些組織管理上的問題開始浮現,但這也是必經之路。
第二,你還具備學習能力嗎?能否充分擁抱這個行業(yè)的新變化,這里面也有挑戰(zhàn)。第三,你真的還有那股拼勁嗎?要從初創(chuàng)型企業(yè)的思維,轉向穩(wěn)健運營的思維,以質量和成本為中心,同時考慮持續(xù)交付。
經緯:如果說海辰去年的目標是戰(zhàn)略卡位,要沖交付,那今年的目標是什么?
王鵬程:去年我們一直在強化“海辰速度”,但今年我們沒有簡單把速度放第一位,而是基于海辰實際發(fā)展情況做出調整,所以今年目標是更加聚焦“質量與成本”。這里的質量不是單指產品質量,而是全面的質量。什么意思呢?研發(fā)質量、供應鏈質量、產品質量、電池交付系統質量,到最后的產業(yè)全鏈條。
那成本是指什么呢?明年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再聊一次,我就會又有完全不一樣的視角。我們今年已經把戰(zhàn)略目標定下了,不會簡單地去搶市場,而是把整個成本結構透明化,這是來自于成本結構和控制力,從而創(chuàng)造儲能的全面市場。
3
儲能的成本會在未來5年降一半
經緯:從產業(yè)周期的角度來看,像動力電池那邊今年就有產能過剩的跡象,你怎么預判儲能電池的市場趨勢?
王鵬程:產能實現平衡是必然的,隨時需要思考的還是海辰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那么到了那個時候,真正能支持公司走下去的是什么?第一,你是否有能力實現閉環(huán)安全,這不是靠嘴巴說,而是要嚴肅承諾的。第二,你是否有能力實現整個商業(yè)模式的盈利?第三,成本上你真的能做到光儲和風儲一體,三年內基本跟火電持平,五年內做到更低嗎?甚至在更長時間里,能做到聯動嗎?我覺得這都是面臨的痛點。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說,我們不是在搶市場,而是在創(chuàng)造市場,給市場提供新的儲能產品。這樣決策的戰(zhàn)略成本越低,很顯然決策點就越高效,商業(yè)模式就越簡單。
經緯:你之前在內部也提過,儲能的成本會在未來5年降一半,如果能實現這么大的降幅,你覺得會從哪些方面實現?
王鵬程:一是通過材料降本,主要通過對新材料體系導入,啟動回收生態(tài),鋰材料正?;貧w;
二是制造成本著手,實現設備及產線投入降本,海辰預計,五年內單GWh設備投入要從目前行業(yè)平均水平有至少50%以上的降幅;
三是產品成本,技術迭代降本,通過產品循環(huán)壽命的提升,實現全生命周期的產品降本,以海辰去年發(fā)布的300Ah電力儲能電芯為例,可以實現前三年“零衰減”,循環(huán)壽命達12000次,從儲能系統層級,相較采用280Ah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降低25.3%;
四是售后成本,更加專注提供易安裝、低維護、高可靠的儲能專用產品,降低全生命周期售后成本。
4
要對產品有定義能力,
才能突破現有成本的邊界
經緯:很多業(yè)內人士預測,儲能電池行業(yè)在2024-2025年,大概率在需求-供應量上達到基本平衡。過去兩年儲能賽道站上了風口,也有大量的玩家涌入這個市場,有原來做動力電池的,這些人還比較專業(yè),但也有大量其他不沾邊行業(yè)的玩家進入,你怎么看待未來的競爭格局?
王鵬程:從儲能行業(yè)的角度來說,面臨的第一風險就是安全問題。因為儲能電池的大規(guī)模鋪開,現在才剛剛開始,在大面積應用方面的問題,比如儲能電池會有起火,甚至爆炸的風險。
看著最近有這么多跨界者涌入,我們內心很平靜,做好自己才是王道,因為安全就是特別大的技術門檻。我覺得未來第一、第二梯隊,還會是把儲能專用技術打磨到極致的幾家企業(yè)。
我們真正的對手,也不來自于對手本身,而是在行業(yè)痛點上,也就是安全和成本,包括度電成本、電池衰減、循環(huán)壽命這些問題。
比如,如何讓成本結構透明化,是我現在很關心的問題。如果我沒有對產品的定義能力,我就根本無法突破現有成本的邊界。我們在去年推出“前三年不衰減”,其實它就是一種降本邏輯,顯然得到了客戶的認可。包括我們推出超大圓柱電池,去面對戶用儲能的核心邏輯,它的一致性、制造效率、安全性、成本優(yōu)勢,都是沿著客戶的痛點在往前走。(“前三年不衰減”是指據實測數據,前1000次循環(huán),電池能量衰減率≤1%,在滿充滿放下,相對于初始值)
5
儲能技術選擇上,
目前磷酸鐵鋰一枝獨秀,
鈉離子電池是重要補充
經緯:磷酸鐵鋰電池是儲能眾多技術中的一種,當然它目前是最重要的。但中國其實是鋰資源稀缺的國家,順著這個邏輯也有不少人在研究鈉離子電池,你怎么看待儲能技術上的選擇?
王鵬程:對,新型儲能的技術路線非常明確。為什么磷酸鐵鋰現在能一枝獨秀?主要還是因為磷酸鐵鋰安全性好、循環(huán)壽命高等核心因素,以及成本結構更低,更適合儲能。對于鈉離子電池來說,大家看好它的原因,是有機會把成本做到更低,鈉是鋰的一個重要補充,當然也有很多挑戰(zhàn)要面臨。
其他的技術路線,比如空氣壓縮或者氫能,在技術成熟度方面還有待考驗。并且,當技術成熟了之后,離真正的商用化也還是會有一段距離的。
我們不能說哪個技術路線不好,只能說它還不成熟。我們對新興技術也會做相應的投資和研發(fā),比如鈉離子電池我們也有不少研究,做好技術前瞻性儲備。
6
一個人有沒有成長,看執(zhí)行力和邏輯兩個維度,
但在這兩個之上,還有更高層級的認知和價值觀
經緯:儲能是一個大爆發(fā)的賽道,我能感覺到你的興奮,與海辰團隊接觸,也能感受到一股拼勁兒,一切都在快速奔跑。處在這樣一個全速往前沖的賽道中,你每天的工作節(jié)奏是怎么樣的?
王鵬程:我這么些年里,一直是堅持每天6點左右起床,6點到8點是每天的學習時間,12點睡覺,保持了很久。
我覺得有意思的事情是跟人聊天,這是我的愛好,從跟不同的人聊天中你也能學習到很多。另外,我6點起床之后,習慣第一件事是去思考。
經緯:你一般會思考什么?
王鵬程:思考我曾經經歷的事情,回顧我自己的問題,自以為非,反思。還有就是未來的一些預判,對我團隊的一些思考,這些方面。
關于書的方面,我感興趣的我都會去看,我甚至會給我的女兒推薦一些我喜歡的書,比如我們家看的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劉慈欣的小說、《中國文學史》、還有木心的書,當然她有她自己閱讀的視角,我只是點燃她的感知。
經緯:海辰的團隊也越來越大,你在組織管理和企業(yè)文化有什么思考?
王鵬程:公司文化在團隊規(guī)模擴大的過程中,也是會被快速稀釋的,會出現很多組織管理問題,比如常見的形式主義、官僚、臃腫、信息斷層,所以我們內部通過文化價值觀,衍生出了一個叫“七快”的文化:第一層是洞察快、互動快、學習快;第二層是執(zhí)行快、改善快、總結快;最后一層是迭代快。這三層對應了很多組織管理的問題。
比如洞察快,就是要能快速洞察產業(yè)鏈上下游、團隊內部上下游的需求,主動靠前服務。互動快,就是信息是會斷層的,我們會有各種形式的信息穿透會議,對任何事情都不要想當然。學習快,是因為我們團隊很年輕,要有足夠的迭代學習速度。
后面的三個是針對做事情的,我很認同任正非總講的一句話:組織要充滿活力,就兩個標準,第一執(zhí)行快,第二改善快,我覺得很客觀。有些決策要慢慢思考,有些決策要快速做,如果錯了要立刻改,這樣組織才充滿活力。
最后一層的迭代是什么?是人的成長。我們團隊是極其注重人的迭代的,人要成長看兩個維度:執(zhí)行力和邏輯,但在這兩個之上,還有認知和價值觀,這才是深層次的東西。
從管理架構上,我們也崇尚扁平化,公司內部任何一個部門的職級不能超過三級,而且可以直接做交流,有的公司是很嚴格不能跨級匯報,但我們中間可以進行充分的交流,信息是同步的。
7
人的困惑和不安,都來自不夠堅定,
但堅定的底氣來自于對未來的認知和預判
經緯:其實從你對海辰的定位,就能看出你是思考很深并且很會規(guī)劃布局的創(chuàng)始人,你曾經說過動力電池的底層是消費邏輯,而儲能電池是新能源的基礎設施,這是很富有野心的定位,新能源也是中國在未來想實現能源安全,和彎道超車最重要的一環(huán)。你覺得中國目前在新能源產業(yè)中處于什么位置?
王鵬程:我國的儲能產業(yè)已經具備產業(yè)技術、供應鏈、規(guī)?;圃斓榷嘀貎?yōu)勢,不僅會是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強勁引擎,同時在全球對于雙碳共識的不斷加深下,儲能產業(yè)也將會是中國向全球實現制造型產業(yè)輸出的重要機會。
從幾個維度來看,比如在技術創(chuàng)新領域,以鋰電池為核心的電化學儲能技術,中國已經實現全球領跑,成為全球鋰電池技術創(chuàng)新最大的策源地。在供應鏈環(huán)節(jié),中國儲能產業(yè)也已經占據了絕對的全球市場主導權。在規(guī)?;圃焐希袊膬?yōu)勢同樣突出,規(guī)?;圃?、產能復制、工藝變革、智能制造等環(huán)節(jié)得到了快速迭代和提升。最后,在新能源產業(yè)大生態(tài)的構建上,我國已形成新能源產業(yè)的“中國特色”和“中國方案”。
而從行業(yè)格局來說,儲能不用很久,三年后,前五家的市場份額預測應該能占80%以上,并且前五名之外,空間不大。
經緯:海辰的公共事務一直是做得很好的,也能從很宏觀的層面去思考布局問題,福建省和廈門市,對海辰也很重視。你當初為什么選擇廈門?
王鵬程:我個人覺得廈門最大的優(yōu)勢,其實是軟性的東西。第一,營商環(huán)境比較好;第二,配套服務水平,例如金融、科研也都不錯。
而現在,產業(yè)的集群效應已經開始產生,在輔助城市規(guī)劃還有營商環(huán)境,以及招商引資的政策都產生了貢獻,例如廈門、泉州預計會形成產業(yè)集群,熱情只是一個方面,專業(yè)的認知更為重要。
經緯:能感受到,你是一個很重視認知,并且非常堅定的人。如果說與2019年剛成立海辰相比,你覺得自己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王鵬程:從2019年公司剛成立開始,我們堅持做儲能這個賽道。如果說人要是有困惑,有不安,這些都是來自于不夠堅定,但堅定的底氣來自于你對未來的認知,來自于你對未來的預判。
所以如果你要說,我與三年前相比有什么不同,我的自我認知和對世界的認知、對海辰的價值和自身能量,跟我的堅定,是比以前更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