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韓國剛剛投入商業(yè)運營19天的新月城核電站1號機組因故障停止運轉,這已經是該核電站年內第三次出現零部件異常等故障了,盡管韓國有關部門表示本次屬于輕微事故,沒有出現核泄漏,但這再次給了韓國一些本來就反對該核電站上馬的民間團體以機會,可能再次在韓國掀起一輪反核高潮。
而擔心核電安全的絕不止韓國民眾,核電歷史上給人們留下了太多恐懼經歷。從1979年美國三哩島核電站的泄露到1986年前蘇聯(lián)制造了人間地獄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到,無不留下慘痛的回憶。此后多年,世界各地多多少少總會傳出一些關于核電站的負面新聞,社會反對發(fā)展核電的聲音也從未停止,直到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福島核電站發(fā)生了嚴重的泄露事件,反對聲音達到了高峰,也直接導致了德國關閉所有核電站,核電產業(yè)在國際上的發(fā)展進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與此同時,中國在國際能源價格大幅上升的情況下,將解決能源危機的目光投向了核電,計劃上馬多項核電工程,據統(tǒng)計,中國在有了6座核電站的情況下,正在建設的有12座,籌建的更是達到了25座之多,成為了國際上各大核電建設公司爭相進入的最大市場,而這還不包括部分地方或明或暗想上馬核電的想法,中國核電建設名副其實的進入了大躍進狀態(tài),而與此同時,中國也成為歐美各大核電設備廠商各項新技術的實驗場,但安全問題,除了偶爾民間的質疑外,并沒有被更進一步的透明化,但是沒有質疑不代表沒有擔心。
中國目前主流在建的核電站,有4座采用了美國西屋(已被日本東芝收購)的AP1000技術,有兩座采用了歐洲的EPR技術,與韓國新月城核電站APR1400同屬號稱最先進的第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但在國際上都沒有商業(yè)運營的先例,關鍵設備的穩(wěn)定性尚未經過實踐的考驗,而韓國新核電站運營后屢屢出現零部件故障,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這一點。大規(guī)模上馬究竟蘊含了多少風險,筆者不是專業(yè)人士,不敢妄自猜想,但是與筆者一樣存在擔憂的人肯定不在少數。
而且,現在中國大規(guī)模上馬核電站,能否徹底解決中國的能源問題尚是未知數。與常規(guī)能源一樣,核電站也是需要燃料的,鈾的穩(wěn)定供給就成了能否維持運轉的核心問題,而據了解,中國是貧鈾國家,未來核電站上馬后需要從澳大利亞等國家大量進口。筆者有理由擔憂,與石油天然氣等資源一樣,一旦中國大量進口鈾礦,會不會再次被別人掐住供應的咽喉,再次出現價格大幅上漲的問題呢?
一旦這種猜測成為現實,核電的經濟性能否保持?能源供給是否安全?這些問題將會接踵而至,歷史上此類教訓太多太多了。再輔以安全性擔憂,大規(guī)模上馬核電站能否產生正社會效應,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總之,能源安全是個大議題,我們需要多條腿走路,核電之外,我們更需要探索更多可替代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現在或許不具備經濟效益,但是成本降低的趨勢是明確的。而且,在開源的同時也要節(jié)流,降低產業(yè)能耗水平是中國解決能源安全的另一條路,我們在淘汰高耗能產業(yè)方面,步子走的仍不夠大,有用未來換現在的嫌疑。
無論現在上馬的核電安全與否,步子邁的小點不是壞事,用時間測安全,這個代價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