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蘇教授對這一發(fā)現信心滿滿,他說:“這一研究將改變人們對應用于燃料電池上的物質的理解。”來自加爾克里大學、加拿大國家研究委員會分子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共同撰寫了一篇學術論文,介紹此次新發(fā)現,并已發(fā)表在《自然化學》雜志的網絡版上。
從本質上講,燃料電池是一個小型電氣化學能源轉化裝置,能在有氧的情況下,將化學能轉化成水和電能。在氫燃料電池中,水通常是離子(質子)的載體。而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的是固定在分子支架中的高溫沸騰分子。
眼下廣泛使用的聚合物電解質膜燃料電池一般能在90 °C的溫度下利用氫氣生產能量。而如果將史密蘇教授他們此次發(fā)現的物質應用于燃料電池,則能使燃料電池在150°C的高溫情況下工作。這一點最終會導致燃料電池的成本下降,因為在高溫條件下,將氫氣轉化為能量所需的貴金屬量更少?,F有氫燃料電池中一般都含有極為昂貴的金屬鉑(俗稱白金)。與此同時,高溫能使電池內的化學反應速度加快,從而提高電池效率。
加拿大巴拉德能源系統公司(一家設計并制造氫燃料電池的公司)研發(fā)部主管凱文·科爾博稱此次發(fā)現意義十分重大。他說:“我們相信,如果這些材料的傳導性、耐用性能夠進一步加強,它們將為我們提供新一代聚合物電解質膜燃料電池的電解質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