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受限由來已久
東北電網是全國風電發(fā)展速度較快、相對接納比例較高的區(qū)域電網,風電也成為東北電網繼火電之后的第二大電源。預計到今年年底,東北風電裝機容量將達2006萬千瓦。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2011年,東北電網風電受限電量占可發(fā)電量的16.24%。由于東北風電全部在東北電網消納,并且實行各省份自我銷售模式,造成部分省份消納更加困難。
“東北電網內供熱機組占比較大,電源調峰能力匱乏,影響電網接納風電能力。截至目前,全網火電供熱機組容量已達到火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的50%以上,但因供暖需要,冬季大批供熱機組必須持續(xù)運行,電網的調峰能力也因而大幅下降。”東北電網相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準備工作針對性強
由于東北電網區(qū)域內電量負荷峰谷差較大、供熱機組較多等原因,使得東北電網區(qū)域內的調峰形勢較為嚴峻。為此,東北電監(jiān)局和東北電網積極采取有效措施,盡最大能力接納風電。
首先,在挖掘供熱機組調峰潛力方面,不僅完成了燃煤機組脫硫在線監(jiān)測和供熱機組熱負荷在線監(jiān)測系統的建設工作,更實現了與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省調系統聯網,對東北電網區(qū)域內的供熱機組熱負荷實施全覆蓋在線監(jiān)測。其次,在增強風電可測、可控方面,建立“風電場功率預測系統、風電場實時數據采集系統和風電場有功自動控制綜合監(jiān)控系統”。同時,實施風電優(yōu)先排序和推進友好型風電場建設,使得電網的整體運行管理水平和風電接納能力不斷提高。第三,充分利用跨省、跨區(qū)資源優(yōu)化配置能力。根據各省區(qū)來風情況和實際調峰能力,積極協調各省級調度對風電受限省進行跨省調峰支援。
三方共筑交易流程
東北電網相關人員向記者介紹,風電場與火電廠之間想要完成交易,首先雙邊要以交易模式達成《風火替代交易意向書》,并提交電力交易機構。經過電力調度機構進行安全校核后,電力交易機構組織有關發(fā)電企業(yè)參與并簽 訂含電網企業(yè)在內的三方 《風火替代交易協議》?!讹L火替代交易協議》簽訂后,電力交易機構按協議內容填寫《風火交易傳遞單》,傳遞給電力調度機構備案。
隨后,當風電場與火電廠之間有交易意愿時,雙方經過自行溝通后,由火電廠向當班調度提出申請。當班調度與相關風電場進行確認、核對交易單位和交易請求、核對火電機組出力是否達到條件、核對電網運行方式是否具備交易可能等。
而經核對后具備交易條件時,當班調度在調度技術支持系統中修改15分鐘后有關火電廠、風電場的發(fā)電計劃,修改后的發(fā)電計劃通過調度技術支持系統進行發(fā)布,并通過發(fā)電自動控制系統(AGC)直接下發(fā)控制指令。
東北電網相關調度人員對記者說,“在整個交易過程中,風電企業(yè)、火電企業(yè)、電力調度機構三方之間共同確定、申請、指令、確認等過程均會保留電話錄音,作為原始憑據。這也是風火替代交易的重要保障。”
風電消納指日可待
東北電網相關人員告訴記者,此次風火替代發(fā)電交易,是按照東北電監(jiān)局《蒙東地區(qū)風火替代交易暫行辦法》的有關要求,開展的風火替代交易試點,主要是挖掘電網接納風電的潛力。截至目前,東北電網已成功實施2次風火交易。第一次是8月20日,花燈風電場與通遼電廠進行了東北電網首次風火互補實時交易,交易歷時3小時,交易電力1萬千瓦,交易電量3萬千瓦時。第二次是9月2日,中電投蒙東新能源昆都楞風電場與通遼火電廠實施交易,交易電力1萬千瓦,交易電量1.5萬千瓦時。
“在交易結束后,當班調度長、執(zhí)行調度員與火電廠值長、風電場值長在《風火替代交易確認單》上簽字,并且一式兩份,一份調度備案,另一份轉送至交易機構。交易機構則根據《風火替代交易確認單》以及《風火替代交易協議》,進行電量計算和電費結算。以此來保障整個交易的公開和公平。”上述東北電網調度人員對記者說。
據了解,為保障風電接入,東北電網方面在積極與政府、發(fā)電企業(yè)溝通的同時,加強網架建設、電網調峰管理和風電運行管理,開展風電功率預測系統建設、風電功率自動控制系統建設以及風電接入電網相關研究工作。
東北電網的相關人員表示,按照東北電監(jiān)局要求,開展蒙東試點工作,是為盡最大能力接納風電而進行的嘗試。后期將按照東北電監(jiān)局有關要求,根據相關政策文件,開展相關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