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用石墨烯制成的設備(如鋰離子電池)都具有疏水性,也就是說它們“不喜歡”水。幾十年來,“缺少親水性”一直是使用石墨制造持久耐用的技術設備的一個瓶頸,即使在今天亦是如此。
匹茨堡大學的研究指出,過去的石墨樣品很可能被空氣污染,導致樣品呈現疏水性。匹茨堡大學研究小組首次證實這些材料實際在本質上對水有吸引力,即具有“親水性”。該研究還指出,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都是由這種材料制成。匹茨堡大學斯萬森工程學院助理教授李磊(音)是該研究報告的聯合撰寫人,他表示:“這些發(fā)現表示我們可以研制更加強大、更持久耐用的電池。這對在不同的納米技術領取制造設備同樣很重要。”
工程學院學生Rebecca McGinley發(fā)現了這些材料表面的“濕潤特性”,或者對水的反應,并促使研究小組對這種奇怪的現象展開進一步研究。
研究小組發(fā)現,石墨和石墨烯暴露在空氣中時,其表面會形成一層薄的碳氫化合物(完全由氫和碳構成的化合物),對表面造成污染。通過采用紅外吸收光譜和光電子能譜,研究人員能夠“看到”這個碳氫化合物層,證明它具有疏水性。但是,研究小組去除這個污染層后,材料表面變得具有親水性。
報告的聯合作者劉海濤(音)表示,“塑料和其他材料向大氣中排放碳氫化合物,這一點在過去的實驗中被忽視。在過去,研究界認為石墨具有疏水性,很可能是因為那些實驗樣品被污染了,這種污染一般在10分鐘內就會發(fā)生。”
劉海濤和李磊都表示這種濕潤特性會對鋰離子電池或者超級電容器等設備的儲能容量產生影響。研究小組會繼續(xù)跟進研究如何控制對石墨應用(如儲能、潤滑劑)產生影響的濕潤特性。(中國儲能網獨家編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