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天堂1区在线|久久久综合国产剧情中文|午夜国产精品无套|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人人操人人干人人草|一区二区免费漫画|亚洲一区二区a|91五月天在线观看|9丨精品性视频亚洲一二三区视频|国产香蕉免费素人在线二区

中國儲能網歡迎您!
當前位置: 首頁 >并網調度>分布式儲能聚合互動調控技術 返回

萬向收購A123之路困難重重

作者:中國儲能網新聞中心 來源:汽車商業(yè)評論 發(fā)布時間:2012-09-26 瀏覽:次
     中國儲能網訊:鋰電池技術雖是民用技術,不是軍用技術,但行業(yè)仍屬敏感領域,美國政府不會允許自己長久以來支持的A123專利技術被中國人魯冠球搶走。
 
      在美國有過眾多收購案例的浙江萬向集團又一次展開了收購,這一次堪稱大手筆,以往任何一次收購都難以匹敵。
 
      2012年8月8日,這家中國最大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商與美國電池標桿式制造商A123(Nasdaq:AONE)公司簽署諒解備忘錄——萬向將向A123公司注資至多4.5億美元,而作為回報,萬向將獲得A123公司80%的股權——這在中國零部件企業(yè)全球并購中成為標志性事件。
     魯冠球
 
    自萬向開始做上“汽車整車”夢以來,它的當家者魯冠球就一直不遺余力地在這個圈子里尋找機會?,F在,魯氏家族希望這次并購能幫助他們向這個夢想靠得更近一些。
 
    根據雙方達成的諒解備忘錄,萬向將向A123公司首先提供7500萬美元的初始債務融資,后期在滿足一定條件下,再購買A123公司總計為2億美元優(yōu)先擔??赊D股票據。協(xié)議后期還包括萬向提供的1.75億美元的期權認股權證。
 
    按照要約,首批7500萬美元初始債務融資為與認股權證有關的優(yōu)先擔保過渡貸款,將分兩部分完成。其中第一筆貸款為2500萬美元,包括1500萬美元現金及1000萬美元的信用證,這筆貸款將在A123公司執(zhí)行最終協(xié)議后立即可用。
 
    第二筆貸款為5000萬美元,將在第一階段特定條件得到滿足的情況下融資。這些特定條件包括4個方面:一是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支持;二為中國政府批準;三要保留研發(fā)和工程師團隊;四則滿足其他常規(guī)及慣例條件。
 
    萬向承諾的第二階段2億美元優(yōu)先擔??赊D股票據則要滿足更多條件,其中最突出的一點是A123公司將繼續(xù)接受政府補助及稅收抵免的合理保證,這也是關鍵所在。
 
    2012年8月16日,兩家公司達成了最終協(xié)議,萬向將向A123公司提供4.5億美元的資金,成為A123公司最大的股東,控制A123公司80%的股份,掌管A123公司在美國底特律市的兩家電池工廠以及密歇根州阿安伯市的一家工程中心。
 
    雖然,首期2500萬美元會在最終協(xié)議達成后一周即付,不過根據最終協(xié)議條款,萬向后期投資同樣需要達成諒解備忘錄中的條款,即美國境外投資委員會、中國政府的批準后,才能將第二批5000萬美元貸款提供給A123公司。
 
    如果一切如計劃進行,A123公司將起死回生,也為美國民眾保住了1300個制造業(yè)工作崗位,而萬向則的確又朝其汽車夢想邁進了一步。
 
    看起來不錯,但到目前為止,它們的并購仍要過政府這一關。《汽車商業(yè)評論》認為,除此之外,魯氏家族也將面臨新的挑戰(zhàn)——在執(zhí)行新戰(zhàn)略、為A123公司的未來奠基的同時,如何向股東提供現實的投資回報?畢竟新能源汽車前途還并不那么清晰。
 
    突然來了一個機會
    
    2001年,A123公司誕生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實驗室,手上握有的先進磷酸鐵鋰電池技術使它迅速在鋰離子電池市場立住了腳,甚至被譽為美國鋰離子電池制造商的標桿企業(yè)。不過10年之后的今天,這家曾拿一手好牌的電池制造商卻游走在破產邊緣。 
 
    A123公司的經營范圍涉及新能源車車用電池及電網領域,汽車整車服務客戶有我們耳熟能詳的通用、寶馬等老牌汽車公司以及Fisker這樣的新銳電動汽車品牌。
 
    2009年,A123公司與上海汽車合資成立先進牽引電池系統(tǒng)(ATBS)公司;2012年3月2日,雙方宣布擴大在中國的鋰離子電池伙伴關系。上汽推出的榮威750混合動力、550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以及即將推出的榮威全電動車型均采用A123公司生產的柱狀磷酸鐵鋰電池。
 
    對于這家后起之秀的迅速崛起,《汽車商業(yè)評論》認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磷酸鐵鋰電池具有出色的優(yōu)勢;二是美國政府的大力扶持。
 
    它所擁有專利權的磷酸鐵鋰技術是在麻省理工學院新型納米材料研發(fā)基礎上推出,圓柱體的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安全穩(wěn)定、體積小、重量輕等特點,很對大多數客戶的路子。此外A123公司還是TS16949(汽車行業(yè)質量管理體系)及ISO9001認證的先進鋰離子電池及系統(tǒng)的供應商。
 
    而美國奧巴馬政府的大力支持也給它加強了底氣,彼時,美國政府認為必須通過發(fā)展電池技術和太陽能技術贏得同中國在清潔能源方面的競爭,因此加大了對電池及太陽能技術企業(yè)的投資支持。
 
    2009年,奧巴馬政府撥款2.49億美元給A123公司,由頭是支持這家公司新工廠建設及提升就業(yè)崗位。而此前,它已有兩筆不菲的撥款入賬——2008年秋天獲得密歇根州1000萬美元的撥款,第二年春天,這個州的經濟發(fā)展集團又送來1.25億美元的稅務減免撥款。
 
    有政策的保駕護航,A123公司乘勝出擊。2009年9月在紐約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宣布上市,一舉募得3.8億美元資金,并在一周內股票迅速飆升至23美元,大批股民成為它的擁躉。
 
彼時的A123公司,天時、地利、人和。但有利局面卻并沒有維持太久,急轉直下現在竟走到了破產邊緣。事實證明,A123公司與美國奧巴馬政府對電動車市場供求關系估計過高。電動車市場沒有想象中大踏步前進,過高的研發(fā)成本導致價格偏高、需求疲軟。
 
    但這家泡在蜜罐里的公司并沒有看清真相,依然擴大生產規(guī)模,最終產能過剩,占用了大量資金。實際上,自A123公司上市直至現在,其沒有一年能夠達到年初設定的銷售規(guī)劃及盈利目標。
 
    如果僅僅說是由于產能過剩導致A123公司現金流出現問題,那么還可以通過調整生產規(guī)模來改善這種不利局面,畢竟它的產品在市場上有較高認可度。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2012年春天,A123公司應用在Fisker車型上的電池出現缺陷導致整車被召回。雖然后者最終并未與密歇根人解除合作,但減少了電池訂單數量,A123公司也因此名聲受損。
 
    不幸的事情緊接著又出現。2012年4月11日,通用汽車在其沃倫市技術中心進行鋰電池極限測試實驗時,鋰離子電池爆炸,這一事故的主角恰好又來自A123公司。
 
    雖然通用汽車事后對外澄清并非A123公司生產的電池爆炸,而是電池中氣體外泄被引燃,但壞名聲總是能傳千里,而與之共同到來的是難看的財報數字。
 
    剛剛披露的2012年二季度財報顯示,A123公司二季度共損失8290萬美元,約合每股損失56美分,營業(yè)收入下滑53%,降至1700萬美元。截至二季度末,它的現金流已經從一季度末的1.131億美元縮減多大半,減少至4770萬美元。
 
    正當A123公司備受現金流困境之時,中國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商浙江萬向集團向其伸出援助之手,于是就有了這份前面所提非約束性諒解備忘錄的誕生。而按照A123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大衛(wèi)•維歐(David Vieau)的說法,其實萬向集團早在4個月前就主動找到他們。
 
    大衛(wèi)•維歐這樣解釋公司愿意被收購的原因:“我們開拓全球市場必須有強大的現金流,現在我們缺乏這些,而萬向的投資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萬向的電動車夢想
 
    萬向的夢想遠非A123公司可以理解。“我不造汽車,我的兒子也要造。”魯冠球曾如是說。
 
    對于魯冠球,圈里人并不陌生,這個浙江萬向集團的創(chuàng)始人,頗具傳奇色彩的企業(yè)家,硬是將1969年創(chuàng)辦的蕭山寧圍農機廠發(fā)展成為如今的萬向集團。
 
    很多熟悉魯冠球的人都知道,他內心一直有一個重要的夢想——造汽車整車。10多年前,魯將目光放在新能源和電動汽車上,下決心自主研發(fā)整車。現在,他在電動汽車上整整投入了10余年,卻從未賺到過一分錢。執(zhí)著的魯冠球一直在堅持,并最終等來了他認為的機會。
 
    2009年,中國政府推出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政策利好,魯冠球的汽車夢距離現實更近了一步。據相關數據顯示,國家發(fā)改委已接受40余家民營企業(yè)的申請,要求獲得汽車整車生產資質,這其中就有萬向集團。
 
    魯冠球之子魯偉鼎是萬向集團總裁,在新能源汽車發(fā)展以及海外并購上同樣雷厲風行。
 
    萬向海外收購的關鍵在于核心技術和市場,主要圍繞汽車零配件上游產業(yè)延伸,審視資源配置后有沒有增值,其跨國并購要的是“會下金蛋的雞”。萬向不為了并購而并購,而是為了更好優(yōu)化配置國際資源,把中國制造推向全球市場,實現“中國產品賣出美國價”。
 
    在海外并購上,萬向有三條已基本成熟的并購線,其中之一就是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鏈。
 
    新能源電動車的核心技術就是電池,而美國A123公司擁有核心專利技術——磷酸鐵鋰電池,而將它收入旗下將有助于擴充萬向新能源技術,萬向集團的電動車夢想距離現實也將更近一步。
 
    1999年,萬向集團邁進電動車領域,首先切入電池領域,走電池—電機—電控—電動汽車發(fā)展戰(zhàn)略,欲分享純電動汽車市場的蛋糕。
 
    2012年2月17日,萬向集團與史密斯電動車公司簽署合作協(xié)議,雙方成立合資子公司。萬向出資1億美元用于開發(fā)并生產電動車,其中包括純電動校車。
 
    萬向本身也研發(fā)電池,迄今已經15年,但是《汽車商業(yè)評論》認為,其水平要遠遜于國外同行,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它提供電池的新能源大巴表現并不見佳。因此,此次收購A123公司,將提升萬向乃至中國電池研發(fā)和生產水平至國際一流先進水平,同時進一步完善萬向集團在電動車制造領域的布局。
 
    雖然魯氏家族在海外收購案上也曾上演過聯想收購IBM、TCL收購湯姆遜這樣的“蛇吞象”場面,但與他們大聲勢大場面不同,萬向大都采用悄無聲息的“蠶食式”收購方式。但是這一次收購A123公司,它卻已經難以靜悄悄進行。
 
    不能繞過的攔路虎
 
    萬向此次收購行為被美國政客披上了政治的“外衣”,事情已經變得非常復雜。
 
    A123公司剛剛對外發(fā)布即將被收購申明,美國國內立即出現了反對聲音。雖然白宮新聞發(fā)言人表示萬向集團的此次收購并沒有影響到美國政府提升其本國高科技電池生產能力的計劃,但美國國會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邁克爾•威瑟(Michael Wessel)則認為,電池技術是一個關鍵的領域,“此次交易令人不安,美國政府需對它進行嚴格審查”。
 
    有分析人士告訴《汽車商業(yè)評論》,鋰電池技術雖是民用技術,不是軍用技術,但行業(yè)仍屬敏感領域。在今年大選之年,政府不會允許自己長久以來支持的企業(yè)的專利技術被中國人搶走。
 
    同樣的經歷也曾發(fā)生在中遠集團并購洛杉磯長灘廢棄軍用碼頭上。
 
    10余年前,中遠集團準備收購洛杉磯長灘的一個廢棄軍用碼頭。最初曾遭到美國專家及業(yè)內人士一致抵制。美國人甚至曾將中遠評價為“中國解放軍的橋頭堡”。媒體輿論則認為中遠走私AK47,中遠是中國海軍等等。而最終的結果是中遠集團最初階段放棄收購。
 
    現在,媒體輿論及美國國會的阻擾也正在成為本次萬向收購A123公司最大的攔路虎。
 
    為此,A123公司在其官網的官方新聞稿中一再表示萬向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yè)之一,而非國營企業(yè)。還表明與萬向的合作僅為解決目前公司財務狀況避免其破產,而且這一合作也將有助于A123公司擴展海外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
 
    長久以來,美國對中國并購美企有著說不清的阻礙理由,沃頓商學院教授邁耶也曾表示在并購事宜上,中國在美國確實存有特別的障礙。
 
    站出來反對的還有通用汽車前副董事長鮑勃•魯茲(Bob Luts)。在他看來,如果美國不趕緊采取行動,那么整個美國將逐步變成中國的版圖,所進行的軍備競賽也就沒有必要了。美國應該寧可讓其破產,也比中國挽救A123公司要好。
 
    專業(yè)人士的評論也僅僅是評論而已,美國國會能否同意這樁收購案才是最重要的。
 
    奧巴馬政府在拯救美國經濟的行動上已經飽受詬病,并且不斷受到美國反對者共和黨人的攻擊。A123公司曾被視為奧巴馬政府綠色就業(yè)革命的典范,如果這項收購能夠承購完成,按照美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發(fā)言人Kirsten Kukowski的說法,“這是奧巴馬未能遵守其經濟承諾的又一個例子,并且浪費了數百萬納稅人的錢”,美國人不會同意這起收購案。
 
    8月14日,美國共和黨參議員約翰•圖恩(John Thune)和查克·格拉斯利(Chuck Grassley)致信能源部長朱棣文,對政府是否繼續(xù)資助A123公司提出質疑,這標志著美國國會議員首次正式介入調查A123與萬向集團的合作事宜。 
 
    兩位議員在信中表示對美國納稅人資金外流的擔心,此外還有對知識產權及工作崗位的事宜。他們不滿奧巴馬政府容許將政府資金和敏感技術轉移到一個常被視為“主要貿易競爭對手”的國家。
 
    盡管奧巴馬政府在A123公司宣布與萬向交易后,曾表示撥給A123公司的資金不得用于海外工廠建設。但來自共和黨人的質疑聲無疑將成為這樁收購案的最大阻礙。奧巴馬政府是否為了其政治仕途而阻止這樁收購案?
 
    《汽車商業(yè)評論》認為,此次大收購,前途不妙。萬向本身對結果也不敢預測,公司為此遲遲不愿接受本刊記者的采訪。
分享到:

關鍵字:萬向 收購 A123

中國儲能網版權說明:

1、凡注明來源為“中國儲能網:xxx(署名)”,除與中國儲能網簽署內容授權協(xié)議的網站外,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儲能網)”的作品,均轉載與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國儲能網贊同其觀點、立場或證實其描述。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版權問題與本網無關。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以及引用的圖片(或配圖)內容僅供參考,如有涉及版權問題,可聯系我們直接刪除處理。請在30日內進行。

4、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13661266197、 郵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