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積極謀略
  7月20日,中國(上海)電動汽車國際示范城市長期試駕活動“電動100天”在安亭上海國際汽車城啟動,作為“電動100天”的第一個合作品牌,沃爾沃為首批體驗者提供了15輛純電動汽車C30,將奔馳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沃爾沃方面表示,這次實路測試的開展將為中國的研發(fā)團隊開發(fā)和升級下一代為中國消費者打造的電動車,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當天,寶馬中國也在北京正式發(fā)布了MINIE電動汽車中國實路測試項目成果報告,同期還分享了MINIE全球實路測試項目的結果。這種實路測試項目,在用戶特征、用戶日常使用習慣、用戶接受程度以及對充電設施的需求等方面收集了大量客觀且寶貴的數據。MINIE雖然不會量產,但該項目的研究成果將為BMWi3和i8上市的最后準備提供參考。
  而在此前不久,通用汽車也已邀請全國媒體開始對增程型電動車沃藍達VOLT進行長期試駕體驗。
  除了在電動車方面的連續(xù)動作,外資品牌在混合動力產品方面早已經布下棋局,在這一點上,擁有成熟混合動力技術的豐田汽車顯得尤為積極。今年除了將普銳斯和新凱美瑞的混合和動力投入市場,不久前更是引入了雷克薩斯全新ES300h車型,為其“云動計劃”增加砝碼。此外,歐美系品牌目前在市場上也已經有混合動力版的別克君越、大眾途銳、奧迪Q3等車型在銷售。
  內資舉步不前
  與外資品牌的頻頻動作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自主品牌車企在新能源汽車的規(guī)劃執(zhí)行上真正實干的卻屬鳳毛麟角。實際上,在目前國內市場上,除了比亞迪F3DM和E6電動車等極少數車型,真正可供銷售的新能源車型也屈指可數。
  從今年的北京車展來看,新能源車確實百花齊放,各路英豪齊聚一堂,但不可否認,與外資品牌展出的各種新能源車相比,國內很多自主品牌都是在湊熱鬧,依舊概念先行,動作落后,更有許多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都是之前展出過的。雖然比亞迪戴姆勒推出首款騰勢純電動概念車,但也難掩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車技術儲備方面依舊捉襟見肘。
  反觀外資品牌在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策略和步驟,倒極具“謀定二后動”的意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