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由于電動汽車(EV)的市場需求激增,鋰價在2022年飆升,而后在2023年初回落。未來鋰市場行情會如何變化?哪些因素將影響供需和價格?對此,伍德麥肯茲金屬與礦業(yè)研究團隊提出以下觀點。
1.增長強勁帶動鋰市場的波動
鋰市場充分展示了不成熟市場的特點,供需平衡在短缺和過剩之間波動。單一終端應用領域正在迅速主導鋰市場,充電鋰電池的需求現在約占全球鋰需求的85%。2021年和2022年電動汽車的蓬勃發(fā)展也帶動鋰市場需求激增。
鋰礦山和鋰冶煉廠等基礎設施開發(fā)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資金,因此,鋰的供應難以跟上需求的增長。
這種供需的失衡導致鋰價在2022年飆升,達到每噸70,000美元以上的高峰水平。然而,隨著電動汽車補貼減少或取消,需求增長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放緩,預計2023年鋰價開始回落。未來,我們預計鋰價將進入有序回調期,到2030年前將回落至每噸20,000美元左右。
2.隨著鋰電池成為主要需求市場,鋰的品質成為關鍵
雖然越來越多的鋰產品被用于制造充電鋰電池,但并非所有的鋰產品都可用于此用途。電池級鋰產品必須具有最高的品質和純度,生產工藝最復雜。新建冶煉廠往往一開始生產的是品質低一些的工業(yè)級鋰鹽產品,而工業(yè)級鋰鹽不能直接用于電池生產。
隨著新生產企業(yè)逐漸積累經驗,對經營進行精細化調整,鋰鹽產品的純度可以提高到電池可用的級別。此后,電池正極制造商會對每家鋰冶煉廠進行資質認證。
因此,盡管鋰鹽總體供應過剩,但至少在短期內,電池級鋰產品的市場將收緊。
3.鋰產品并非單一產品
評估未來鋰供需的另一個難點在于,鋰市場實際上包括兩種不同的關鍵產品:碳酸鋰和氫氧化鋰,兩者均用于電動汽車和電子設備的充電鋰電池生產。究竟使用哪一種取決于電池正極采用的化學材料。
使用碳酸鋰的主要是磷酸鐵鋰(LFP)這種正極材料,磷酸鐵鋰電池已在中國市場廣泛使用,其它國家和地區(qū)也逐漸開始采用。使用氫氧化鋰的主要是高鎳正極材料,由于能量密度更高,高鎳正極材料越來越受高端電動汽車市場的青睞。不同的應用領域這對這兩種不同化合物的定價產生重要影響。
4.長期范圍內的鋰供應來源尚不明確
我們對現有項目、規(guī)劃項目和潛在項目進行深入了解,以期合理、準確地預測2030年前鋰供應趨勢。
2030年以后的鋰供需走向并不明朗,一項關鍵因素是激勵價格——激勵價格是指對公司和投資者承諾投入新項目而言具有吸引力的價格。假設供應量為150萬噸,鋰的全成本(即C3成本,包括運營成本、間接成本和利息費用)約為每噸15,000美元,市場定價將略高于C3成本。
5.鋰市場仍相對不成熟
在對鋰市場的未來情況進行預測時,最大的挑戰(zhàn)可能是鋰市場發(fā)展本質上仍處于起步階段。鋰產品沒有全球公認的規(guī)格標準,因此也沒有公認的定價之錨。
鋰產品需要獨特且非常精準的規(guī)格標準,這導致鋰產品的定價復雜度幾乎與特種化學品相當。與此同時,由于供應需要跟上需求的持續(xù)增長,市場無法后退一步去評估如何建立更統(tǒng)一、更一致的供應路徑。未來鋰行業(yè)的標準化程度可能會提高,但這需要時間。
6.合作是鋰行業(yè)未來的關鍵
2022年,全球52%的鋰產品由僅僅五家公司供應。我們預計未來行業(yè)內不會出現重大的并購活動,到2032年,隨著小企業(yè)的發(fā)展和新企業(yè)的出現,這五家公司的總市場份額將下降至36%。雖然橫向整合不會是未來的一大趨勢,但縱向整合肯定不可避免。
采礦企業(yè)和冶煉企業(yè)之間的合作將很有意義,這樣可以分擔新項目的風險和巨額資金投入。通過合作,上游和下游企業(yè)能夠利用彼此的專長,提高利潤率并搶占更多市場份額。這種形式的合作聯(lián)盟已經出現,例如,皮爾巴拉礦業(yè)公司(Pilbara Minerals)與韓國浦項鋼鐵公司(POSCO)合作,智利礦業(yè)化工公司(SQM)和西農集團(Wesfarmers)在西澳大利亞州聯(lián)合開發(fā)項目。我們預計未來鋰行業(yè)中的類似的合作將越來越普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