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據上海鋼聯發(fā)布數據顯示,8月24日電池級碳酸鋰均價漲3500元/噸至49.10萬元/噸,已逼近50萬元大關。另外生意社數據同樣顯示近期碳酸鋰價格加速上漲。
而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7月,我國碳酸鋰進口量為9369噸,同比上漲108%;進口均價為62498美元/噸,同比上漲878%。
分析認為,此次碳酸鋰加速上漲主要受供需兩方面方面:供給上,四川地區(qū)為鋰鹽供應的主要來源之一,鋰鹽產能占到國內總產能的25%,
早些時候四川發(fā)布限電通知,據SMM數據統計,若限電持續(xù)到20日,則減產對于四川地區(qū)的碳酸鋰產量減少約1120噸(占行業(yè)比重3%);考慮到生產實際流程,整體影響生產天數估計在7-8天,對行業(yè)的供給產生快速收縮影響。不過據第一財經的最新報道顯示,四川限電的時間已延至8月25日,比原計劃又多延長了5天。
需求方面,8月新能源車市穩(wěn)中向好,據乘聯會預計8月份新能源零售銷量預計52萬輛,同比增長108.3%,環(huán)比增長7%,滲透率27.7%。
信達證券指出,疫情對消費的直接壓制有所緩解,下半年新能源頭部廠商產線升級、產能擴張,同時隨著“金九銀十”傳統黃金消費季到來,預計新能源車銷量將繼續(xù)呈現快速增長。
中下游企業(yè)入局上游礦資源,加速布局電池回收
面對碳酸鋰價格屢創(chuàng)新高,新能源車的中下游企業(yè)也開始入局上游礦資源。
8月18日,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與贛鋒鋰業(yè)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議》,雙方計劃從新能源動力電池最上游材料端展開合作,持續(xù)探討在鋰資源開發(fā)、中游鋰鹽深加工及廢舊電池綜合回收利用各層面的深入合作。
8月15日,比亞迪宣布擬在江西省宜春市投資285億元,其中涉及到建設年產10萬噸電池級碳酸鋰及陶瓷土(含鋰)礦采選綜合開發(fā)利用生產基地項目。
此外,寧德時代、國軒高科、特斯拉等企業(yè)也相繼出手,收購或入股鋰礦企業(yè)。
信達證券指出,新能源產業(yè)鏈上的企業(yè)通過買礦、參股礦企或者套期保值,都是面對資源價格暴漲局面的應對之策,期待通過上述措施來降低鋰礦價格上漲對企業(yè)的影響。
與此同時,上游資源價格的大漲,也倒逼越來越多企業(yè)布局動力電池回收行業(yè)。
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動力電池回收企業(yè)新注冊僅800余家,而到了2021年,這一數字已經變成2.4萬余家,增長了約30倍。不完全統計,目前寧德時代、比亞迪、華友鈷業(yè)、贛鋒鋰業(yè)等上市公司都已開始緊鑼密鼓的布局動力電池回收產業(yè)。
廣發(fā)證券表示,近年來伴隨動力電池回收政策逐步進入穩(wěn)定期,參與企業(yè)數量急速增長,亦有諸多上市公司擴產加速。動力電池市場空間迅速放量,2030年鋰電池回收規(guī)模在中性預測下達1089億元。
50萬/噸或是“關卡”
雖然碳酸鋰價格近期有所加速,不過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近期發(fā)文表示,鋰價大致會在47萬-50萬元/噸之間,突破50萬元的概率不大。
其表示,資源價格趨勢性上漲,賣家惜賣、買家囤貨、中間商囤積居奇等,導致真正的供給事實上在迅速偏緊被市場誤讀為供給端可能出了問題。而電動汽車市場超乎預期的大發(fā)展似乎在印證市場認為供給不足的判斷,從而引發(fā)碳酸鋰價格扶搖直上。據其判斷,鋰礦資源是充足的。
與崔東樹觀點類似的還有五礦證券;據其測算,2022年至2024年的全球鋰原料供應分別為77.82萬噸、106.02萬噸、132.5萬噸,分別產生2.38萬噸、10.29萬噸、11.23萬噸的過剩。
西南證券也判斷,碳酸鋰碳酸鋰短期價格將在45萬元/噸附近,長期價格將伴隨供應曲線陡峭,需求曲線平緩而逐步回落,長期價格中樞為20-25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