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日前,中材科技公布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報道顯示第三季度公司營收、凈利均實現大幅增長。
在第三季度,中材科技隔膜板塊銷量環(huán)比高增長,已基本實現扭虧。據相關研究數據,前三季度湖南中鋰和中材鋰膜隔膜出貨量3.68億平,同比基本持平,未來隨著新能源車放量加速,隔膜板塊銷量有望實現高增長,出貨量有望與行業(yè)龍頭恩捷股份、星源材質持平。
目前市場認為,中材科技的鋰膜業(yè)務還在初期發(fā)展階段。從2019年濕法隔膜市場份額的數據來看,行業(yè)龍頭恩杰股份占比43%,中材中鋰市占比排名第三,占比11%。在干法隔膜市場中,行業(yè)龍頭星源材質占比28%,中材科技同樣排名第三,占比12%。但根據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中材科技的鋰膜業(yè)務正處于出貨量、利潤、估值的三重拐點。
對此,開源證券認為,當前中材科技正處于對國內大客戶大批量供應,對海外客戶出貨、涂覆膜出貨快速放量的階段,即將實現市場份額和銷量的快速增長。
但股市行情卻與之相反,11月13日,中材科技股價跌停。那么,對于基本面有望向上的中材科技,市場為何對公司投出了反對票?
據悉,中材科技在面向機構投資者的會議中,直言將把市場份額看做公司首要戰(zhàn)略目標,并不惜通過打價格戰(zhàn)的方式參與到行業(yè)競爭中來,而這可能是導致投資者用腳投票的核心原因。
中材科技的優(yōu)勢之一是,背靠中國建材集團,融資成本較低、便利性較高。根據公司公告,2019年中材科技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29.7億元,資金量充裕有利于公司快速擴充產能,滿足下游客戶需求。
根據招商證券數據,星源材質2017年濕法隔膜板塊擴產3.6億平,2018年干法隔膜板塊擴產4億平,恩捷股份2018年濕法隔膜共擴產19.2億平,中材科技2017年濕法隔膜擴產2.4億平,2019年擴產4.08億平,據預測2021年產能將達到16億平,實際出貨量可達到10億平。
此外,中材科技也在積極拓展客戶,改善客戶結構,據公司最新消息,在11月份,一家韓國客戶正在審核中材產線,即將于其達成合作,內部人員預測這將快速提升2021年公司盈利能力。由于海外電池廠對隔膜要求較高,因此海外業(yè)務單價高于國內。根據開源證券數據,恩捷股份2019 年 1-9月其對境外電池廠供應的基膜單價為3.89元/平米,遠高于境內業(yè)務的1.81元/平米。中材科技對海外業(yè)務的擴張,有可能將價格戰(zhàn)擴展到海外。
過去,市場不看好中材科技隔膜業(yè)務的主要原因是,中材科技在相關設備調試上問題頗多,良率不高。不過,據悉目前湖南中鋰與中材鋰膜,作為中材科技鋰電池隔膜業(yè)務的兩大制造中心,產品良率已經獲得大幅改善。 公司一方面開發(fā)未來電池所需要的功能膜材料,另一方致力于實現裝備國產化,與鋰膜業(yè)務形成協(xié)同效應,為公司未來打價格戰(zhàn)提供了一定保障。
但是,現階段中材科技與恩捷股份在成本、客戶結構等方面仍有較大差異,短時間內很難改變現有格局。以基膜半成品來說,假定產能利用率相同,根據開源證券預測,恩捷股份的生產成本約為0.59元每平米,而中材科技目前成本仍為0.84元每平米,生產成本高于恩捷股份近43%。
在鋰膜制造行業(yè),裝備折舊成本最高,占30%以上,基于此,中材科技希望通過裝備國產化來降低折舊成本,但國產裝備是否能滿足國外客戶和高端客戶高品質的要求尚不明確,此方案是否可行目前尚不清晰。此外,在客戶結構上,恩捷股份客戶覆蓋了國內外幾乎絕大部分主流優(yōu)質客戶,國內包括寧德時代、國軒、孚能等,國際客戶包括 LG、松下、三星等,而且是寧德時代的主要供應商。相比較,中材科技的頭部優(yōu)質客戶仍與行業(yè)龍頭仍有一定差距。目前公司希望通過海外業(yè)務的擴張來獲取優(yōu)質客戶,彌補國內客戶結構的差距,但成果如何現在尚不明確。
一位業(yè)內人士表示,目前湖南中鋰、中材鋰膜新產線尚處于產能爬坡期,且中材鋰膜財務負擔較重,短期內盈利水平將承壓,因此中材科技能否掀起一番行業(yè)內的價格戰(zhàn),目前看仍不明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