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鋼鐵巨頭浦項制鐵(Posco)正在進一步加強其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
11月11日,Posco子公司浦項化學宣布將投資1254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5億元)將其負極材料產能擴充至6.6萬噸/年,以應對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和中國、日本負極企業(yè)的挑戰(zhàn)。
浦項化學目前擁有兩家負極材料工廠,第一家工廠年產能2.4萬噸,第二家工廠于去年10月開始建設,今年11月開始投產,一期年產2萬噸。
為進一步擴充產能,浦項化學將投資1254億韓元擴充其第二座工廠的產能,將產能提高2.2萬噸,計劃于2021年萬工。屆時,其兩家工廠的負極總產能將達6.6萬噸/年,足以滿足大約126萬輛高性能電動汽車提供60Kwh標準電池的負極材料采購需求。
據(jù)了解,浦項化學已開發(fā)出一種由天然石墨制成但性能類似于人造石墨的負極材料,并且由其子公司PMC Tech提供針狀焦原料,從而使浦項化學大大降低了負極材料的生產成本,但又具備了人造石墨的長壽命和快速充電特性。
“新產線是公司自行設計的,從而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和降低制造成本,大大減少了人工干預?!?浦項化學負極部門負責人鄭大憲表示,新工廠使浦項化學的負極產品質量和價格等方面與日本和中國負極企業(yè)相比都擁有很強的競爭優(yōu)勢。
目前,浦項化學已經為三星SDI、LG化學和SK創(chuàng)新等本土電池制造商批量供貨負極材料。隨著未來市場需求持續(xù)增長,浦項化學還計劃將其負極材料總產能在2024年提升至10萬噸。
浦項化學表示,計劃到2030年將其目前的負極銷售額從15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9.0億元)提高到2.2萬億韓元(人民幣133.3億元)。
浦項制鐵成立于1968年,主營鋼鐵制造,但浦項制鐵布局鋰電池行業(yè)十多,近年來不斷加強其在新能源領域的業(yè)務布局。
除了負極材料之外,浦項制鐵的新能源業(yè)務還涉及正極材料及前驅體、鋰鹽等。
浦項制鐵從2010年開始,自主開發(fā)鋰直接提取技術,成功開發(fā)了名為“PosLX”的技術。
2017年2月,浦項制鐵在光陽建成年產2500噸的碳酸鋰商品化工廠,并計劃在光陽建設一座年產能為3萬噸鋰精礦工廠。
2018年初,浦項制鐵與中國的華友鈷業(yè)成立了浙江華友浦項新能源有限公司、浙江浦項華友新能源有限公司兩家合資公司,主營鋰電池正、負極材料、前驅體的研發(fā)、生產和銷售。
當前浦華新能源年產3萬噸鋰電正極材料項目一期竣工儀式,設計年產能5000噸。浦項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產3萬噸動力電池三元前驅體材料項目也在建設之中。
目前,浦項制鐵每年在龜尾工廠生產8000噸正極材料,并計劃在未來將其產能擴大至每年1.2萬噸。另外,到2022年,光陽正極材料廠將擴大到年產5萬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