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一早,在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蠶桑研究所附近,兩位身穿黃色絕緣服的供電員工登上了帶電作業(yè)登高車,將供電線路上的用電負荷轉接到路邊的“移動儲能智慧電源車”上,在確保蠶桑研究所蠶室不停電的情況下,開展線路檢修。
“移動儲能智慧電源車”是浙江杭州供電公司今年自主設計和攻關研發(fā)的創(chuàng)新成果。它好比一個巨大的“充電寶”,事先通過充電樁儲能,并借助配套的“智慧升壓倉”,將電壓等級從0.4千伏升至10千伏,使10千伏帶電作業(yè)能夠更靈活開展。相比于傳統(tǒng)的柴油應急電源車,“移動儲能智慧電源車”具有接入迅速、零閃動、靜音、環(huán)境更加友好、供電更加靈活可靠等特點,成為了線路帶電作業(yè)、保障客戶用電的又一利器。
	 
在杭州千島湖下姜妙方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的葡萄大棚里,技術主管姜承堂掏出手機點開APP,熟練地設置大棚的濕度、溫度、光照等數據。在不停電檢修創(chuàng)新技術應用后,姜承堂放心地把大棚內的卷簾、排風、采暖、澆灌等都改成了電氣自動化設備,實現了網絡實時控制。
在杭州灣入海口蕭山區(qū)益農鎮(zhèn),這里的沙地綠色純品瓜果蔬菜實驗場負責人俞關馬也在感嘆電力大數據的神奇。9月4日,杭州供電公司通過智能電表采集的用電數據,監(jiān)測到該實驗場用電負荷攀升,判斷該實驗場新增了用電設備。
“實驗場新上了一個育苗項目,全天候的恒溫恒濕設備用電量大,原有的變壓器容量就感覺吃力了?!庇彡P馬說,“還沒等我們申請,供電員工就上門查勘,讓我們省了不少事。”
在杭州,服務智慧農業(yè)的“電力科技套餐”走進了多家農科企業(yè),不斷推進農業(yè)生產領域再電氣化。農田機井電排灌、農業(yè)大棚電保溫、電動噴淋、電烘干、電炒茶、冷鏈運輸等成熟電氣化技術被廣泛推廣。7月以來,杭州供電公司推動新建電氣化大棚100余個,推動投產電加工、電動脫水等農產品電氣化生產線70余條。(富岑瀅 余麗艷 任毛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