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7月9日下午3時,炎炎夏日。停車、插槍、掃碼……杭州市蕭山區(qū)錢江世紀公園充電站內,車主鄭城將愛車和充電樁連接起來。
與以往不同,連接完成后,鄭城通過國家電網“e充電”App,啟動了車輛放電功能。通過眼前這臺60千瓦V2G(即電動汽車給電網送電技術)充電樁,只需一小時,就能將車內動力電池剩余的60多度電“反哺”到國家電網。放電結束后,他將車輛開到充電站內的換電點,換上新電池“滿電出發(fā)”。
這是充放換一體“車網互動”在浙江的首次落地應用。
車網互動,是新能源汽車通過充放電裝置,和公共電網、微電網等供電系統或樓宇、住宅等配電系統相連,將動力電池作為移動儲能或可控負荷聚合參與電網運行的靈活性資源,實現電動汽車與電網間的能量流、信息流雙向互動。
杭州市新能源汽車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盧煒介紹,在充放換一體“車網互動”場景下,電動汽車就像是一臺移動的儲能電池,能夠根據電力系統運行需要,智能調整充電設施或車輛充放電功率和時間,從而釋放電動汽車作為荷儲資源的充放電潛力。
“目前,我們在杭州已建成3處車網互動充電站。以錢江世紀城公園充電站為例,這里有8臺V2G充電樁,可以滿足8臺汽車同時反向放電?!北R煒說。
之所以選擇下午3時放電,也有講究。
盧煒說,隨著近期全市持續(xù)高溫,杭州電網進入迎峰度夏的關鍵時期。工作日的下午3時至4時,是電網負荷高峰,此時車主進行“反向放電”,能夠在用電頂峰支撐住局部電網臺區(qū)的用電,減輕電網負載壓力,起到削峰填谷作用。
像這樣的充放換電,會對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帶來損耗嗎?
盧煒介紹,絕大多數私家車輛平均充電頻率約為每年50次。按照汽車10年壽命測算,全周期內車主使用的充電次數約為500次。而目前,動力電池的設計壽命至少為3000次,按照實際使用壽命2000次保守計算,每輛電動汽車在全周期內仍有超過1000次的電池充電次數可參與車網互動。
對于參加“反向放電”的車主,負荷需求響應聚合商會給予相關激勵。
比如,一次放電大于70度,就能獲得35積分/度的品牌積分。按照現場車網交互充電樁計量,鄭城現場獲得2000品牌積分,相當于人民幣200元。這些品牌積分,車主可以在品牌積分商城里兌換相關物品。
“對于普通新能源汽車主來說,車網互動讓自己的個人收益增加了。而對大電網來說,新能源汽車負荷具有規(guī)模大、靈活可調、經濟性好等特點,優(yōu)化了能源效率?!焙贾莨╇姽緺I銷部專職洪瀟說。
截至2023年底,杭州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60%,保有量超85.5萬輛,如果新能源汽車全都能參與到常態(tài)化的調峰輔助服務和市場化需求響應中來,車載電池的儲能潛力可達約4200萬度,預計最大可控負荷超250萬千瓦,幾乎相當于4臺中型燃煤發(fā)電機組的體量。
作為國家第一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之一,近年來,杭州出臺落實新能源汽車推廣各項方案,逐步形成了以新能源車和清潔能源車為主的結構。同時,國網杭州供電公司不斷加快構建滿足需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智能高效、使用便捷、適度超前的充電基礎設施網絡,助力城市構建完善的綠色出行體系,創(chuàng)新探索形成“多站融合”充電站、光儲充放換檢”公共充電站、“云表樁車”居住區(qū)有序充電方案等車網互動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