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31歲的發(fā)型師趙兵已來到拉薩市一家美容美發(fā)店里工作了6年半,這位四川人依然記得剛到西藏自治區(qū)務工時得到的忠告,“你必須配備一臺發(fā)電機”,趙兵回憶,因為這里“天天停電”。
  然而發(fā)電機的供電不足以支撐美發(fā)店的正常運轉,“因為電不夠,水溫不高沒法給客人洗頭,吹風機也達不到效果”,讓趙兵最介意的是“停電”使客人懷疑店家,信譽與利潤大打折扣。
  “限電至少使我們損失了15%的利潤”,店長賈國平回憶。他同時透露,2012年以來每日客流量穩(wěn)定在300人,是一年前的三倍,利潤也較一年前上漲20%。趙兵也說在這一年間明顯感受到斷電頻率降低,并且租住的地方不會再分時段限電了,“收入增加了50%”。
  充沛的電力源于國家電網公司的青藏聯(lián)網工程。這條跨越青海、西藏兩省區(qū)的“電力天路”,于2011年12月9日竣工,截止到2012年11月30日已累計為西藏自治區(qū)輸送電量逾6億千瓦時,使藏中電網再未拉閘限電。
  數據顯示,青藏聯(lián)網項目投產“周歲”以來,藏中電網工業(yè)用電同比上升17.2%。對比數年來用電變化,位于拉薩市西郊的西藏高爭水泥廠電器總工程師董智升感觸良多。
  “最嚴重的一次是因為電廠線路跳閘,我們在生產過程中突然斷電足足40分鐘,60米長、造價1000萬元的回轉窯卡住不動,在高溫下差點變形報廢。”董智升顯得心有余悸。
  更讓董智升頭疼的是往年冬季供電不足,人員規(guī)模達1145人的水泥廠必須從11月停工至來年3月,在此期間“員工們都只能拿微薄的基本工資,沒有獎金,企業(yè)也沒有利潤”。
  拉薩另一家民營水泥廠經理陳文學面臨更嚴峻的挑戰(zhàn),“我們以前可以說是半年停工,好容易開工了,還被限電”,陳文學抱怨:“員工們沒收入怎么養(yǎng)活家里?他們難免有情緒,有10%的員工會因此離職。”
  而在采訪當日,雖已進入12月,兩家水泥廠里的機器仍在忙碌運轉。“青藏聯(lián)網工程之后,就算電廠有什么問題,因為有調度,也不會影響到我們”,董智升興奮地表示,該廠2012年預計產值增加5000萬元,利潤起碼會增加七、八百萬元,能夠完成生產任務,員工可拿到雙倍工資,月收入達6000元。
  民營水泥廠負責人秦淑娟也表示,以往僅能完成預計產量的40%,如今憑著電“助力”持續(xù)開工,已達到70%。她說:“工人的人均年收入在今年突破35000元,我們的利潤也至少上漲了25%,產值突破1個億。這都是因為有了電。
  放心用電,也使企業(yè)得以放心發(fā)展。賈國平透露,美發(fā)店員工人數在一年間增加了三分之一,客人不再擔心斷電,我們的客流量增加了。陳文學則將眼光投放在節(jié)能方面,他們投資70萬元用于高壓變頻技術,未來最多能節(jié)電30%。董智升說:“我們把熱能利用起來,自建了8兆瓦純低溫余熱發(fā)電站,將在明年3月運行。”用電卻不止于電,董智升已布好企業(yè)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的開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