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特斯拉高調進入中國,引發(fā)一陣特斯拉效應,A股市場聞“特斯拉”即漲,各種傳聞四起。業(yè)內都在討論特斯拉模式能否在中國復制?國內電動車市場會不會受到沖擊?特斯拉開出的75萬價格是否會攪動市場?在近期的《新財富夜談》節(jié)目中,財經評論員葉檀攜手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殷承良、上海高瞻電動車首席財務官徐維翰、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跟您一起探討特斯拉模式在中國的探索之路。
顛覆式的創(chuàng)新
在特斯拉身上,發(fā)動機不再是一輛車的“心臟”,取而代之的是電池組,它們被整合成平板安放在底盤上,很好地降低了重心。傳統汽車里的電動機也被革命性地安放到車尾,負責驅動后輪,這樣,汽車前備廂空間被釋放出來,變成了行李箱。車輛又采用了鋁合金材料,讓整車更耐撞更輕盈。鷗翼式的車門打開方式,車主再也不用擔心停車地是否寬敞了。
特斯拉不僅僅是一輛電動車,更是一輛有科技基因的概念車。方向盤旁邊的17寸觸摸屏是亮點,它比iPad還要大,擁有了比iPad更牛的功能,控制車窗、開車門、上網、導航、播放影音,所有對車子的控制操作都可以在這塊屏上完成,就像變魔術一樣。
葉檀:最近汽車行業(yè)有一個鯰魚游進來了,大家都在看特斯拉這條鯰魚是不是會帶來一些革命性的一些創(chuàng)舉。
徐維翰:特斯拉對于汽車行業(yè)來說是很有意義的,很值得研究的。因為汽車行業(yè)在過去100年里是一個全封閉行業(yè)。所以大的廠商認為很難有一個新貴進來,因為新貴沒有這樣的底蘊,無法保證車的安全性。如果特斯拉成功了,那么剩下的車企可能被顛覆性地瓦解。其它汽車企業(yè)也在研發(fā)新能源汽車,但他們更多的是改革、革新,而特斯拉是一個顛覆。
殷承良:特斯拉可能帶來的革命性主要是車的用法。直到今天絕大多數人就把車當作代步工具。而革命性在于車已經不止是個代步工具,有一個新的理念。以后車就是一個節(jié)點。全世界都是一張大網,這個網可以是車與車之間的車聯網。這里面有大量的信息,加上其它的網成為一個多網的融合。
特斯拉模式
難以在中國復制
葉檀:特斯拉的熱度在中國逐漸升溫,在狂歡的背后也有不少人在思考,特斯拉模式是否可以在中國復制呢?
殷承良:有人問過我特斯拉模式在中國是不是可以復制?我說在目前情況下,特斯拉長在美國它能生,在中國一定死。它在中國無法從原生態(tài)的狀態(tài)發(fā)展成長。
楊德龍:充電的問題沒有解決。因為現在國內沒有人愿意花費巨額投資去建充電站。建一個簡易的充電站也要20萬,如果想在高速公路邊或者在很多地方建充電站,這個投資是非常巨大的。沒有人或者企業(yè)愿意承擔。
葉檀:是這樣嗎?中國市場還是鹽堿地?即便特斯拉進來了,它還是活不下去?
殷承良:建充電樁其實很簡單,建設充電機、充電槍也簡單。但根本問題在于誰來供電?根據我國電力法規(guī)定,只有國家電網能夠售電。而國家電網本身也在推進這些設施,如果特斯拉自己大規(guī)模建設充電樁就會與其形成競爭。所以充電問題推進不下去的真正的根源在此。由于特斯拉其它的相關的IT網絡并沒有建成,所以它潛伏的優(yōu)點和好處在短時間之內并不能夠體現出來。
國內電動車市場
需要轉型
在特斯拉酷炫的高調登場之后,作為國內較為強力的競爭對手比亞迪就按捺不住了。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出,特斯拉簡單說只是富人的玩具,只適合小眾人群。他還說,如果家庭消費一旦啟動,比亞迪分分鐘就可以造出特斯拉。
楊德龍:特斯拉的CEO也說了,他們造車是賣給那些愿意使用他這個車的人,他并不是說要賣給普通人。普通人你買不起,或者說你不接受這個理念,你不是他的受眾。他這個有點像喬布斯當年的一個觀點,就是說消費者自己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葉檀:是不是特斯拉出現之后,傳統的那些電動車企業(yè),尤其是像比亞迪這類的企業(yè)都已經沒有生存空間了?
楊德龍:這個應該和特斯拉沒有太大關系的。在沒有特斯拉之前,國內電動車在這三四年內也沒有多大的突破。因為傳統電動車本身還是存在很多局限性的。制造電動車需要理念上有一個顛覆,不能是傳統的汽車僅僅換了一個動力就變成電動車。
殷承良:現在電動車的量還很少,不能因為特斯拉的這種沖擊性,就說傳統的汽車廠走向衰敗了。只能說是在電動車這種新的理念上特斯拉具有優(yōu)勢。國內電動車市場現在最大問題在于設計理念還是全鋼結構,特斯拉采用的是鋁合金材料,鋁合金只有鐵三分之一的重量,車身大量減輕之后,在同樣的總車重量下就能夠把重量空間轉移給電池。因此特斯拉的電池容量變大了,也就提升了續(xù)航能力。而全鋼設計理念下車身重量沒有降低,相對應地電池的容量不能擴容,續(xù)航里程就得不到提升。因此特斯拉帶給傳統汽車的第一個沖擊,就是讓傳統汽車的設計理念、材料的應用理念需要變革了。
徐維翰:我相信特斯拉是比其它的電動汽車更安全的。國內其它的電動汽車生產商所采用的電池是一整塊的。如果發(fā)生爆炸,是整個一起燃燒和爆炸的。特斯拉采用的是一塊塊小的筆記本電池。有兩個需要關注的地方,第一個,當電池發(fā)生燃燒的時候,單個的大電池相對比單個的小電池而言,更加危險;第二個,國內大部分電動車里的電池是專為該車而設計生產的,相對來說生產的歷史很短。特斯拉采用的是日本松下生產的電池,歷史相對悠久,生產工藝更為成熟。因此我個人覺得特斯拉的電池應該比其它的電動汽車更穩(wěn)定。特斯拉短期內是成功的,長期來看仍需要用實踐去證明。特斯拉的模式是成功的,如果越來越多像特斯拉這樣的企業(yè)沖擊傳統的汽車行業(yè),未來國內汽車的發(fā)展會越來越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