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wǎng)訊:據(jù)外媒報道,柏林光伏研究所(PI Berlin)最近在其發(fā)表的一篇技術論文指出,鋰離子電池的化學成分可能是影響電池性能“最顯著”的因素,但只是影響電池性能的五個主要因素之一。
其他影響電池性能的四個關鍵因素還包括:電池的幾何形狀、生產質量、技術與正確應用匹配,以及系統(tǒng)集成。
在太陽能行業(yè)中享有盛譽的柏林光伏研究所的工作包括對太陽能發(fā)電組件生產質量進行審計和評估,該公司已將其提供的服務范圍擴大到包括可再生能源行業(yè)使用的鋰離子電池的質量評估。
電池儲能系統(tǒng)在完成部署之后難以檢查電池缺陷
這篇名為《生產鋰離子電池應該了解的知識》技術論文的作者Ian Gregory、Benjamin Sternkopf和David Prince在文章中寫道:“在這些關鍵因素中,電池化學成分只是影響電能性能的冰山一角。換句話說,電池化學成分只是電池最為顯著的特性,但經常被遺忘的是,在實際應用中,電池系統(tǒng)的實際性能很少取決于電池化學性能。而在更多情況下,只是影響電池性能的五個因素之一。”
與其相反,保證電池生產質量的重要性常常被忽視,并且是這些主要因素中關注最少的因素之一,即使兩家生產制造商生產的電池采用完全相同的化學成分,其生產線的技術和條件也會對電池產品的最終質量產生巨大影響。
在公共領域,已經有大量有關電池化學成分或電池形狀的信息,可以使用計算工具來建模電池技術與正確的應用。然而,電池生產工藝和生產質量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每家電池制造商的商業(yè)秘密,并且不會對外公開其生產工藝細節(jié)。
生產“完美”電池或找到最佳選擇
這篇論文詳細說明了鋰離子電池的生產方式,以及生產過程中需要考慮的許多可能影響所用電池質量的因素。
電池生產是一個復雜過程,質量控制到生產包括170多個獨立步驟。一些最關鍵的質量參數(shù)包括電池殘留濕度和表面均勻性。不良生產的影響會導致電池快速退化。而會在幾個充放電循環(huán)之后就有可能降低電池容量,或者電池如果保持備用狀態(tài),可能更容易自放電。如果生產過程管理不善,也會產生安全隱患。例如,電池極板表面均勻性差,將會產生一些小尖刺,這些尖刺可能會刺穿隔板,并導致電池內部發(fā)生短路。
該論文指出,在電池制造質量管理方面需要結合應用場景和財務問題。例如,雖然可以生產可以充放電15,000次以及壽命長達20年電池,但實際上,對于大多數(shù)應用場景而言,電池充放電達到3500至4,000次,以及10年使用壽命就足夠了。
而生產這種電池的秘訣是,并不需要生產“完美”的電池,而是要在成本、性能和壽命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