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歐盟委員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提出了一項宏大的提議。到2030年,歐盟的目標是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至少減少55%。不過,這僅是一個中期目標。正如《歐洲綠色協(xié)議》所述,歐盟的最終目標是在2050年之前實現(xiàn)“氣候中和”。
這些目標宏大且適當,同時也切合實際、可以實現(xiàn)。 如果我們想避免氣候危機,那么減緩氣候變化就不是一種奢侈,而是必然選擇。 氣候專家認為,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yè)化前水平的升幅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這是相對安全的水平。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全球必須在2050年之前實現(xiàn)“氣候中和”。目前,歐盟正在引領這一進程。
未來之路
然而,如此大規(guī)模的減排工作并非易事。這需要對歐洲經濟結構進行重大調整,更多地依靠可再生能源,并提高能源效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兩份最新文章表明,精心設計的一攬子政策有助于歐盟實現(xiàn)其減排目標,同時維持經濟蓬勃發(fā)展。審慎地安排這些政策的優(yōu)先次序,也將有助于支持經濟從新冠疫情引發(fā)的衰退中復蘇。
氣候友好型增長戰(zhàn)略
歐盟各國和整個歐盟層面應空前調動公共資源來應對危機,以建立可持續(xù)且更具韌性的經濟。
優(yōu)先投資于綠色、數(shù)字技術,將在短期內為歐盟創(chuàng)造大量就業(yè)機會。隨著經濟實現(xiàn)平穩(wěn)復蘇,逐步提高碳價將帶來急需的收入,并進一步鼓勵人們投資于清潔技術和提高能源效率。
該戰(zhàn)略應包含以下要素。
逐步提高碳價。 碳價應覆蓋所有碳排放,并隨時間推移逐步得以提高是最為有效的機制,可確保家庭和企業(yè)調整其行為,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減少碳排放。碳定價不僅可促進減少能源消耗,還有助于轉向更清潔的能源。
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在控制碳排放方面取得了成功。不過,其覆蓋范圍目前僅限于發(fā)電和大型工業(yè)部門,應擴大至所有部門。可通過逐步提高碳排放許可的價格下限,來提高價格信號的可預測性。目前大宗商品價格低迷,也為逐步取消剩下的化石燃料補貼和免稅提供了契機。
利用碳定價收入支持可持續(xù)增長。 收入可用于減少(或避免增加)勞務稅和其他變相稅收,鼓勵生產性綠色投資,并對那些在綠色轉型中受到影響的人群提供支持。我們的研究表明,只要有效利用資源,即使在短期內,氣候政策的經濟成本也非常低。從長遠來看,減少污染、改善空氣質量和避免環(huán)境損害所帶來的經濟和健康效益遠遠超過任何短期成本。簡而言之,不作為的代價要遠高于采取行動的成本。
支持綠色投資和有針對性的非價格政策。 僅靠碳定價不足以使運輸和建筑等部門迅速脫碳。為克服特定障礙,如融資限制、市場不完善和公共產品的可得性等,必須采取配套政策。例如,政府可以將資本投入到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上,包括建設電動汽車充電站和電網,以推動電氣化進程和更清潔能源的生產。這些配套政策還有助于推動新興技術的創(chuàng)新,如氫氣生產,以及碳捕獲與儲存的新方法。例如,可以通過為建筑物的節(jié)能改造提供低成本融資來緩解個人和公司受到的融資限制。其他非價格政策,如“收費和優(yōu)惠”計劃(按排放率對產品實行浮動征稅和退稅)、標準和法規(guī),也在特定領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確保公平轉型。 對因不再從事碳密集型活動而受到最大不利影響的家庭和工人,應予以幫助。綠色轉型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做到公正、公平。這種支持可以是對低收入家庭提供直接轉移支付,也可以是對工人提供培訓和就業(yè)安置幫助。隨著歐盟的碳價格政策覆蓋到更多行業(yè),受碳排放價格上漲影響最大的低收入成員國也需要得到支持。
通過全球合作防止 “碳泄漏”。 歐盟的碳排放量僅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10%,僅憑一己之力無法阻止全球變暖。如果主要排放國就碳定價下限達成協(xié)議,將是減少全球碳排放和防止“碳泄漏”(將碳排放密集型生產轉移到碳價格較低的國家)的最佳途徑。在沒有達成這種協(xié)議的情況下,則可以通過對相同產品采用相同的碳價格來防止碳泄漏,而無論這些產品是在哪里生產。
從當前危機中復蘇的努力有望加速實現(xiàn)向更綠色、可持續(xù)和更公平的經濟轉型。歐盟正在抓住這一機會。我們相信,歐盟能夠實現(xiàn)其目標,并向全世界展示向低碳經濟模式轉型的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