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2013年歐盟已有28個成員國,這些國家都有不同的能源歷史,文化和政治特點決定了目前歐盟的狀態(tài),以及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源未來前進的設想。
能源世界比以往更復雜。過去,人們可以看到大多數國家在能源使用方面都表現(xiàn)出極大相似性,木材、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是非常普及的燃料;現(xiàn)在,能源的使用范圍擴大了,核能、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生物質能加入了能源家族。
2009年發(fā)布的可再生能源目標要求,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最終能源消費中占20%的份額,在交通運輸中占10%的份額。之后該目標變成明確的三點,即能效提高20%,二氧化碳減少20%,可再生能源增加20%。
目前政策需改進
最新數據表明,作為一個整體,歐盟朝2020年可再生能源目標發(fā)展的進度似乎是令人滿意的,但仍有14個成員國需在未來6年加快步伐。目前,歐盟能源消費量在下降,從環(huán)保的角度來看,無疑是理想的結果。但歐盟委員會仍警告稱,在現(xiàn)行政策下,2020年目標可能無法實現(xiàn)。毫無疑問,能源消費量的下降不僅是能效提高的結果,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活動減少。
金融危機要靠工業(yè)產品產量和出口增長來解決問題。國際競爭是一個關鍵因素,低能源價格可帶來更多貿易機會,但歐盟的電價水平似乎對此毫無幫助。2005年以來,終端用戶的電價已大幅上升。如果以2005年的電價為指標,歐洲經合組織成員國的電價指數已從100上升到137.7;日本電價指數增加不到一半,為116.2;美國電價指數甚至下降了,為95.9。
此外,歐盟委員會正討論如何應對實現(xiàn)2020年目標的挑戰(zhàn),以便更好地制定2030年的能源框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對能源進口的依賴和能源價格的上漲,德國境內核電站的關閉,以及丹麥和荷蘭天然氣儲量的減少也引起人們關注??稍偕茉粗С址桨傅姆€(wěn)定性和成本、對國內市場的影響、電網的穩(wěn)定性,以及資本配置構成了對2020年目標能否實現(xiàn)的挑戰(zhàn)。此外,能源傳輸和基礎設施的大量投資也是關鍵。歐洲碳排放交易市場配額的大量剩余也導致較低的碳價和投資激勵弱化。
如何團結一致
2020年是一個日期而不是最后期限。向光明綠色的未來前進過程中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將目標日期推后幾年也不會有多大損失,只是進程的拖延可能會讓人們對此失去興趣,從而模糊目標,尤其是在高失業(yè)率和低收入的環(huán)境下。
提前計劃和遠期展望值得稱贊,但如果近期目標遭遇“滑鐵盧”,歐盟的信譽和社會支持將受創(chuàng)。歐盟的弱點不是由其在能源方面的選擇造成的,而是由其自身結構決定的。如果底特律破產,這將是底特律的災難和對整個美國的警告,但并不會影響整個國家。如果歐盟某一個成員國破產,決定離開或被迫退出歐盟,即使是像希臘這樣的小成員國,專家也擔心其將顛覆整個歐盟或至少對所有成員國的貨幣系統(tǒng)產生深遠影響。
歐盟委員會面臨嚴峻挑戰(zhàn),尤其是在很多人懷疑歐盟存在合理性的形勢下。今年初,歐洲議會批準了能源路線圖的報告,投票支持能效、可再生能源和溫室氣體的3個目標。然而,歐盟的成員國卻沒有表現(xiàn)出突出的領導力,且2020年目標看起來似乎很難實現(xiàn)。
法國燃氣蘇伊士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簡-弗朗西斯科·薩拉里說,“歐洲天然氣領域的事態(tài)發(fā)展是災難性的,我們反對頁巖氣卻進口煤炭,這是對歐盟綠色政策的嘲弄。對火電的投資都已停止,只有可再生能源可吸引投資者,但這僅是因為可再生能源帶來的相關補貼”。
薩拉里的說法得到了八大能源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的支持。意大利國家電力公司、埃尼公司、德國意昂集團、西班牙Gasnatural Fenosa公司和Gas Terra公司、法國燃氣蘇伊士集團、伊維爾德羅拉電力公司和德國萊茵集團一致呼吁歐盟領導人完善能源政策。這種集體訴求非常罕見,很能說明問題。大型能源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稱,近年來,歐盟的能源政策并沒有提供充分的預期收益。具體而言,歐洲的能源公司陷入了供應安全危機,向低碳經濟的轉型,以及其吸引資本能力的減弱,使這些公司痛苦不堪。
高電價、去碳化的失敗、讓市場不安的補貼、對頁巖氣開采的懷疑、核電站關閉的兩難處境、對片面依賴的恐懼,以及供應安全的降低,都成為歐盟追求美好未來過程中遇到的障礙。
聯(lián)合還是分裂
氣候變化機構投資者團體負責人斯蒂芬妮·普法伊費爾稱:“根據歐盟委員會的預測,到2020年,向低碳經濟轉型需1萬億歐元,未來40年投資也許要增加到7萬億歐元。新的資本規(guī)則意味著機構投資者需提供更多資本,不過投資者必須看到明確的政策信號。沒有明確的政策信號和低碳基礎設施,投資終將是有限的。因而投資者呼吁歐盟,采取長期穩(wěn)定的氣候和能源政策,使其低碳路線能吸引更多投資者?!?
歐盟目前遇到經濟和政治兩方面的困擾,一些成員國問題不斷且歐盟民望下降,而在歐盟向綠色能源世界行進的過程中,各種困難與阻礙也紛至沓來。歐盟究竟能否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上繼續(xù)前行,可能要取決于一個非常有趣的選擇,即28個成員國到底是選擇集團利他主義還是確保自身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