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受累于SUV 銷量下滑、新能源補貼退坡等因素,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淮汽車”,600418.SH)業(yè)績再度陷入泥潭。
根據公司3月21日發(fā)布的2017年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公司營業(yè)總收入491.46億元,同比下降6.37%,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4.32億元,同比下降62.8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虧損9314.47萬元,這也是江淮汽車自2010年以來扣非凈利潤首次虧損。
值得注意的是,受業(yè)績下滑影響,公司經營團隊進行了降薪,其中董事、高管團隊平均降幅50%?!吨袊洜I報》記者梳理發(fā)現,2017年公司董監(jiān)高管理人員共領取稅前報酬619.6萬元,相比2016年的1191.7萬元近乎腰斬,其中,公司董事長安進從公司所獲報酬由2016年的173萬元降為2017年的83萬元。
對于公司經營情況,江淮汽車總經理項興初表示,2017年在發(fā)展中遇到的困難,是轉型升級中的陣痛,是調整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采用的技術手段、管理手段和消費者的核心訴求存在錯位,缺乏對消費者的深度研究和需求配置的排序。
內憂外患拖累業(yè)績
江淮汽車方面表示,2017年公司業(yè)績下降主要是受SUV產品銷量下滑、新能源補貼退坡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
根據江淮汽車發(fā)布的數據,2017年江淮汽車共累計銷售各類整車及底盤51.09萬輛,同比下滑20.58%。其中,乘用車銷量為22.22萬輛,同比下降39.5%。
對于乘用車銷量的大幅下降,公司將原因歸結為受SUV產品銷量下滑的影響。江淮汽車方面表示,綜合分析公司產品,其中對公司銷量下滑影響比較大的是乘用車里的SUV產品,2017年SUV產品實現銷售12.13萬輛,同比減少15.42萬輛,主要是SUV產品里的瑞風S3產品銷量下滑和新品瑞風S7上市后銷量未達預期。
盡管SUV在2017年銷量下滑明顯,但仍是江淮汽車的銷售主力,2017年SUV產品占乘用車總銷量的比重為54.59%,傳統(tǒng)汽車產品結構失衡,過度依賴單一車型的風險仍在延續(xù)。
據了解,作為江淮汽車主攻SUV市場的主力車型,瑞風S3曾多次高居小型SUV銷量榜首,2016年銷量一度達到19.79萬輛。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瑞風S3銷量自2017年2月份開始持續(xù)走低,年銷量僅為5.35萬輛;其中,8月份僅賣出800余輛,和2016年1月份上市之初的24734輛相去甚遠。
2017年6月,瑞風S7推出后銷量同樣不盡如人意,銷量始終維持在兩三千輛。
在財通證券分析師看來,自主SUV細分市場價格戰(zhàn)激烈,江淮汽車主力車型瑞風S3受寶駿、長安的低價SUV沖擊銷量不佳,重點產品瑞風S7上市后推廣宣傳未能及時跟進,導致產品曝光率低,銷量爬坡遲緩。
而以SUV為代表的乘用車板塊銷量下滑也導致公司工廠產能利用率持續(xù)走低,無形中增加了企業(yè)運營成本。財報數據顯示,江淮汽車乘用車四大工廠設計產能合計為45萬輛,2017年實際產能為22.22萬輛,產能利用率僅為49.38%,2016年產能利用率為82.98%。
此外,江淮汽車還面臨著應收賬款高企的風險。截至2017年12月31日,江淮汽車應收賬款余額36.67億元,壞賬準備金額5.57億元,金額較高。
與SUV 產品銷量下滑“內憂”相比,江淮汽車面臨的外部環(huán)境也更加復雜多變。財通證券分析師表示,2017年鋼鐵、鋁等原材料及相關零部件價格的大幅上漲也提高了公司的成本。
新能源業(yè)務面臨不確定性
安信證券分析師衡昆表示,公司乘用車產品競爭力不足,在未來乘用車市場分化加劇的大背景下,公司的主要看點將在傳統(tǒng)強項商用車、MPV以及新興業(yè)務新能源汽車上。限于自身體量小、研發(fā)資源有限,公司很難多方向并進,但再度牽手大眾后有望借助大眾雄厚的資源和實力,迎來新能源和商用車的發(fā)展契機。
江淮汽車方面也在多個公開場合明確表示,新能源汽車是公司搶占發(fā)展先機的重要抓手。根據江淮汽車在2015年推出的新能源發(fā)展戰(zhàn)略,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要占總產銷量的30%以上。
據了解,2017年公司新能源汽車銷售2.83萬輛,同比增長53.86%,但受2017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大幅下滑影響,公司主營產品純電動乘用車iEV4、iEV5和iEV6S的單車補貼由9.0萬元降至5.4萬元,同比下滑 40%。
數據顯示,2017年江淮汽車新能源汽車板塊共實現收入52.02億元,收到補貼金額21.33億元,補貼占比41.02%??晒Ρ鹊氖?,2016年公司新能源汽車板塊共實現收入32.69億元,收到補貼金額35.74億元,補貼占比為109.31%。
不僅如此,由于電池系統(tǒng)能量密度未能達到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最低要求,江淮汽車旗下多款車型將從今年6月12日起無法獲得國家補貼。
對于政策調整帶來的風險,江淮汽車方面并不諱言:“2018年新能源補貼政策大幅退坡,同時提高了補貼技術門檻,并細化、強化了技術指標增加補貼檔位,給公司新能源業(yè)務的發(fā)展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
“公司將通過增加產品續(xù)航里程、降低充電時間等措施,增強產品的競爭力,鞏固在新能源細分市場中的產品優(yōu)勢和成本優(yōu)勢?!苯雌嚪矫姹硎?,另一方面,公司也在積極布局零部件配套、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等產業(yè)鏈,通過合資合作,進一步提升新能源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合資合作未達預期
2017年報數據顯示,與SUV下降較多不同的是,江淮汽車商用車、MPV和新能源板塊銷量均實現了不同幅度的增長。根據公司提出的目標,2018年計劃銷售各類汽車60萬~67萬輛,同比增長17.44%~31.14%,實現營業(yè)收入585億~650億元,同比增長18.46%~31.62%。
江淮汽車方面表示,2018年公司將以變革為動力,以品牌向上為引領,大力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同時精心運作好與大眾汽車、蔚來汽車等合資合作項目,大力提升國際化運營能力。
不過,在乘用車特別是SUV主力車型銷量不斷下滑的背景下,江淮汽車實現上述目標并非易事。2017年全年,其22.22萬輛的乘用車銷量與40萬輛的預定銷量也相去甚遠,僅完成了目標的55.55%。
江淮汽車黨委副書記周剛表示,公司將繼續(xù)鞏固商用車的市場優(yōu)勢地位和大力提高乘用車市場占有率,力爭到2020年,兩大板塊總體銷量不低于80萬輛,堅持走高端化發(fā)展路徑,全面提升高端SUV、MPV和零部件研發(fā)水平,不斷提升江淮汽車核心競爭力。
在加速新品研發(fā)的同時,江淮汽車對外合作借力也動作頻頻。例如,在三電領域布局方面,與華霆動力、巨一自動化分別在電池系統(tǒng)、電機電控方面成立了合資公司;與大眾的合資公司也順利完成工商登記,具備10萬輛/年產能的工廠預計將在2018年底建成投產。
項興初此前表示,江淮汽車與大眾的合資合作,不再是此前“外方出產品、中方出資金”的模式,而是雙方都要將自身優(yōu)質資源來支持合資企業(yè)的對等合作。這樣的合作有利于江淮汽車的轉型升級、品牌向上。
從目前江淮大眾推出的首款新車——“思皓”品牌純電動轎車來看,大眾并沒有貢獻太多的設計和技術支撐。在國家工信部網站發(fā)布的第306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yè)及產品公告》中,這款型號HFC7001E1AEV的純電動轎車尾標為“江淮大眾”,但從外形尺寸和動力參數等來看,其與2017年10月上市的江淮iEV7基本一致,被疑只是一款換了標的江淮iEV7。
而與蔚來汽車合作生產ES8也被貼上了“代工廠”的標簽,近日的“分手”傳言盡管遭到蔚來汽車的否認,但雙方的合作前景也變得撲朔迷離。對于公司與蔚來汽車合作等問題,記者致電江淮汽車黨委副書記王東生,其回應稱已安排工作人員與記者聯(lián)系,不過截至發(fā)稿尚未收到進一步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