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次試駕,對混合動力原有印象有所改觀。比如說跑長途不省油、提速慢、動力“肉”等等。跑了三天,全程跑了近1500公里,在經常性極端測試的狀況下,比如突然一腳到底、大腳油門切換等等,平均油耗是百公里5.6升。動力提速與現(xiàn)有同級別的發(fā)動機無異或更好,尤其超車迅猛。
從杭州一路進江西、過韶關,藍天白云,稻田金黃,竹林滴翠。接近廣州時,PM2.5才漸漸變濃,好心情也被霧霾包裹起來。
開著這款車,進入蒙著一層紗的廣州,我突然有一個特別深的感受:在全國開始整頓空氣污染的背景之下,被認為是主要罪魁禍首的汽車為什么不為此多做一些事情?相關部門為什么不給予混合動力一定的優(yōu)待?引導更多的廠商使用技術?

雷克薩斯ES300h
目前全球混合動力汽車總銷量已超570萬輛,雷克薩斯也銷售了60.3萬輛,混合動力已是相當成熟的技術,這首先要得益于發(fā)達國家率先推出相應的鼓勵和引導政策措施。像日本政府提出到2020年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占比20%-30%,為此推出了給予價格補貼、減免汽車稅50%等措施,而美、英、德、法、意等國對于低于一定的二氧化碳排放標準的車輛,也都給予相關優(yōu)惠政策。
在中國,相關部門對于混合動力的態(tài)度相當糾結。之前中國一直期待在電動車領域上“彎道超車”,實現(xiàn)向“汽車強國”陣營挺進。無奈電池、充電等技術一直未成熟,待曾經的一片“大躍進”熱浪退潮之后,才發(fā)現(xiàn)電動車的普及和使用至少是十年之后的事情。那么在現(xiàn)實向未來過渡的這十年里,中國該使用什么車呢?
今年3月20日工信部發(fā)布的《乘用車企平均燃料消耗核算辦法》,要求我國乘用車產品平均燃料消耗量2015年降至6.9升/100公里,2020年進一步降至5.0升/100公里。為了達標,說來說去還得把冷落多時的混合動力扶入“正宮”——混合動力是滿足未來嚴苛油耗法規(guī)的必然選擇。
混合動力在中國不能登堂入室,一方面因為混合動力市場魚龍混雜,為了騙取政策上的佑護,很多車型加塊電池或小電機就自稱是“混合動力”;另外說起混合動力就是狹隘地認為是為豐田“開綠燈”——因為其在混合動力上的優(yōu)勢,一花開后百花殺,其他品牌將無法存活。種種考慮,所以在9月發(fā)布的新一輪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中,新的優(yōu)待政策再一次與混合動力無緣。
當下迫切任務是制定混合動力標準,讓真正的節(jié)能技術被廣泛應用,這也是還城市藍天白云之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