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國家新電改10年之際,從陜西地電“武斗”國家電網,到山東魏橋集團與中國電力企業(yè)聯(lián)合會之爭,到重慶民營安裝企業(yè)與重慶電力之爭,無不折射出10年改革的諸多矛盾與問題。筆者認為,未來10年電改出路,無論是輸配分離,還是競價上網,關鍵點還在于加快企業(yè)行政審批權改革。
自然壟斷謬論背后的利益考慮
據報道稱,常會有供電公司的官員說,“我們電力的壟斷是國家賦予的,這個領域不能放開,一放開就面臨電網安全及重復建設等一系列問題,后果很嚴重。”為什么會有大量的電力公司官員認為電力及其輸配工程的壟斷是國家賦予他們的天生權力呢?經筆者查證,自然壟斷理論雖在1920年之后為經濟學界逐漸接受,但當代經濟學家尤其奧地利學派已開始反思并批判自然壟斷理論。美國經濟學家湯瑪斯•迪洛倫佐就曾指出:“自然壟斷理論是19世紀經濟學的一個虛構“。問題是,在21世紀的東方大國,重慶這樣中國西部的唯一直轄市,居然還有為數眾多的供電企業(yè)官員相信這樣的謬論,真有些令人費解。筆者大膽推測,如此“見識”背后定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慮。
輸配分離讓各類資本介入電力行業(yè)
國務院曾于2002年下發(fā)《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即“5號文”),定下了“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開、競價上網”的電改四大步驟。按照這個方案,電價的形成機制應該是“放開兩頭,管住中間”,即上網電價由國家制定的容量電價和市場競價產生的電量電價組成;輸、配電價由政府確定定價原則;銷售電價以上述電價為基礎形成,建立與上網電價聯(lián)動的機制。這個方案的初衷,也肯定不是在中國制造一個或者兩個壟斷巨頭。
目前現(xiàn)狀的出現(xiàn),主要原因還是改革不徹底。供電企業(yè)這種反市場經濟的行為,既有悖于效率的提升,也無助于企業(yè)的成長和發(fā)展,更破壞了社會公平,對社會的危害顯而易見。
如果說壟斷對重慶電力公司存在危害的化,一方面,市場壟斷的弊端已經日益突出,國家不可能讓國家電網長期壟斷市場;另一方面,普通百姓對壟斷企業(yè)的服務已經嚴重不滿。因為中國的未來是市場經濟,壟斷并非天生,市場改革遲早會的到來。
鑒于此,中國電力改革應該提速升溫!而改革的方向是輸配分離,走市場化道路,讓社會各類資本都有機會介入其中。2011年6月3日,由國務院批轉的《關于2011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由發(fā)改委牽頭,“加快輸配電價改革,推進競爭性電力市場建設和大用戶直接交易試點,完善水電、核電、可再生能源發(fā)電價格形成機制,調整銷售電價分類結構,擇機實施居民用電階梯電價。”顯然,國家有關部門仍然決心繼續(xù)推進以2002年“5號文”為指導方向的電力體制改革。
實際上,美歐很多國家都早已實現(xiàn)了電力的輸配分離!在電力領域的制度設計上,中國還不如彈丸之國菲律賓,菲律賓的電力市場由英國人設計,早已經實現(xiàn)了輸配分開。
今年2月2日,葡萄牙政府正式對外宣布,中國國家電網公司以3.87億歐元的價格收購葡萄牙國家電網(下稱REN)25%的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這是中國企業(yè)首次在歐洲成功收購國家級電網公司。此前,國家電網還收購了部分菲律賓電網股權。
有資料顯示,國家電網收購菲律賓電網以及REN,正是采用所謂的“輸配分開”。因此,作為中國電力最大的壟斷企業(yè)國家電網及其子公司重慶電力公司,沒有任何理由不知道電力行業(yè)的壟斷是不可持續(xù)的。
政企分開是中國市場改革的基本趨勢
關鍵是目前重慶電力怎么辦?是繼續(xù)用野蠻的手段控制市場阻撓民營企業(yè)發(fā)展,還是主動放開市場在競爭中做大做強,謀求更大的利益,贏得市場的尊重。
有不少民營企業(yè)的老板表示,電力公司下的三產公司所做的工程規(guī)范性較差,而且價格很貴?,F(xiàn)在不主動放開市場,重慶電力及旗下的三產公司確實可以在短期內獲得壟斷利潤。不過來得容易去得快,如果民營電力承裝修試企業(yè)在斗爭中發(fā)展壯大,則三產公司將失去在市場上通過競爭發(fā)展壯大的機會,最終只好淡然退出歷史舞臺。
問題的關鍵還在于,現(xiàn)在電力公司之所以牛氣,在于其竊取了國家對電力承裝修試工程的行政審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