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用戶側儲能是否能夠減少碳排放?這個問題完全取決于何時從電網為電池充電 、何時為滿足需求放電。每次電池充電,它們都會增加電網的總需求量,這增加了邊際發(fā)電廠的產量。然而,當邊際發(fā)電廠是可再生能源時,電池并不總是充電。當一個化石能源調峰電廠在運行時,儲能電池也并不總是放電。
2001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法實施“自發(fā)電激勵計劃”(Self-Generation Incentive Program ,簡稱SGIP),旨在幫助解決加州的高峰電力短缺問題。 這一計劃SGIP由加利福尼亞州的電力消費者支付,由加州公用事業(yè)委員會(CPUC)負責監(jiān)督和指導。自2001年成立以來,SGIP為各種分布式能源提供了激勵措施,技術包括熱電聯產(CHP),燃料電池,太陽能光伏(PV)和風電。 從2009年開始,滿足一定條件的先進能量存儲(AES)系統也有資格獲得資助。
CPUC評估了2016年49兆瓦的用戶側儲能項目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用戶在充電時會增加客戶對電網的負荷,并在放電時減少用戶對電網負荷。當負荷增加時,溫室氣體排放通常會增加。相反,當負荷減少時,可以避免溫室氣體排放。評估結果表明,2016年SGIP儲能項目溫室氣體排放是增加的,非住宅儲能項目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了726公噸。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CPUC創(chuàng)建了工作組研究實時數據如何識別充電和放電電池的最佳時間,并設計相應的補貼系統鼓勵用戶的SGIP儲能項目在“比較清潔”的電網時間內充電,并在“比較臟”的電網時間內放電,以實現溫室氣體減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