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電動汽車充電問題正遭遇著令人意想不到的尷尬,保有量好不容易上來了,但 “一樁難求”的問題并未得到妥善解決,甚至成為阻礙新能源汽車市場化進程的絆腳石。
一組有意思的對比數據是,截止2019年9月,國內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11.5萬臺,同比增長67%,數量幾乎是國內加油站數量的10倍,充電樁數量也在全球居首。
盡管充電樁數量猛增,但充電問題并未得到妥善的解決,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包括兩方面:國內充電樁建設此前一直由政策導向為主,充電樁分布不合理,很多充電樁“閑置”,尤其是2015年及以前國內充電樁“跑馬圈地”式建設,導致充電樁高度集中。
另一方面,近年來充電樁布局逐漸轉為按市場需求建設及運營,市場趨于合理,但依然存在著燃油車嚴重占位、充電樁利用率不均衡等,加上充電樁運營商未實現互聯(lián)互通,充電樁充電時間集中等。
多位業(yè)內人士坦言,“一樁難求、APP滿天飛、充電貴、充電慢”依然成為一種普遍現狀。
與此同時,近期頻繁發(fā)生的電動汽車安全事故,安全問題推至風口浪尖。特來電董事長于德翔直言不諱的表示“安全已經成為影響電動車發(fā)展的最大阻礙?!碧貋黼姅祿@示,8成燒車都是在充電過程中或剛充完電的狀態(tài)下發(fā)生,充電安全成為電池安全后的第二大安全隱患。
在此背景下,圍繞充電樁現狀、“一樁難求”困局、充電安全難題及解決方案、下一代充電樁現狀等多領域問題,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辦的“2019全球未來出行大會”上,來自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lián)盟主任張帆、國網浙江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建、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德翔、中興新能源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胡超、深圳基本半導體有限公司總監(jiān)彭裔天、浙江省能源業(yè)聯(lián)合會主任汪斌、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智能基礎設施集團業(yè)務總監(jiān)潘毅等來自電網、能源、充電樁運營商、半導體企業(yè)等充電樁產業(yè)鏈企業(yè)給出了自己的思考與建議。
互聯(lián)互通破局“一樁難求”難題
而充電樁分布不均造成很多充電樁閑置,加上燃油車占位嚴重,充電樁運營未實現互聯(lián)互通等,國內充電樁樁雖然數量提升了,但依然存在“一樁難求”的困境。
國網浙江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建直言,依然存在最后一公里問題。充電樁很多建在地下,如部分大型綜合體的地下停車位上,在負二層甚至負三層,但具體找到充電樁也很難,并且充電要收高昂的停車費。
為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特來電、小桔充電等均建有屬于自己的充電網絡,但這遠遠不夠,多位業(yè)內人士坦言,要推進充電網絡互聯(lián)互通,電動車主無需下載多個充電APP,充電價格也能更透明,拉近充電服務供給側、需求側距離,優(yōu)化充電樁的使用提高利用率。
目前由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特來電、星星充電成立的第三方平臺聯(lián)興科技正在致力于這項工作的推進。
聯(lián)興科技充電服務中心總經理黃山直言,目前聯(lián)行科技的充電服務已覆蓋全國270余個城市,打通全國近百家運營商的充電服務,覆蓋全國80%以上公共充電樁站,超過20萬根公共充電樁實現深度互聯(lián)互通;全面支持掃碼、充電和付款流程。
下一步,聯(lián)行科技將致力于打造互聯(lián)互通2.0版本,聚焦油車占位和行業(yè)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等“痛點”,逐步建立完整的充電服務評價體系,包含對充電運營商線下供給能力、線上服務能力、綜合經營能力的系統(tǒng)評估,為行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提質增效,為用戶匹配好樁、推薦好站。
充電安全難題及解決方案
電動汽車已經完成從0到1的轉變,而頻發(fā)的電動汽車起火事件引發(fā)安全隱患,充電安全成為擺在車企、樁企、運營企業(yè)、電池企業(yè)等亟需解決的難題。
張帆直言,充電站的基礎平臺的在線檢測中安全監(jiān)管是重中之重,并希望生產企業(yè)與運營企業(yè)重視充電設施的安全。國家電網十分重視充電安全,完成了三級安全認定,并定期開展攻防演練,發(fā)現漏洞,提高平臺安全防護的能力。
國網浙江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建直言,當前電動汽車充電依然面臨著找樁難、運營商充電各自獨立收費標準不一、充電時間長、充電安全問題等多領域難題。其中充電安全是重中之重,尤其在前段時間頻繁發(fā)生多起電動汽車起火事件,安全問題變得尤為重要。
他認為,防范電動汽車充電安全需從以下四大類著手:一是充電設施的本體安全;二是,充電連接安全;三是通訊與信息的安全,網絡信息方面的安全;四是整車與電池的安全。其中充電設施本體安全方面涉及到充電樁質量,包括外殼絕緣防護等。在今年7月廣東質監(jiān)局對充電樁開展的抽檢中,抽檢的9個批次中7個批次充電設備存在質量問題。
運營端同樣重視充電安全,多舉措實現安全防護。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德翔直言“安全已經成為影響電動車發(fā)展的最大阻礙?!碧貋黼姷慕y(tǒng)計數據顯示,8成燒車都是在充電過程中或剛充完電的狀態(tài)下發(fā)生,主因是電池和BMS引發(fā)故障,因此必須要提前預防,把事故抑制在萌芽階段。
于德翔介紹,特來電CMS主動防護+大數據安全防護建立電動汽車充電雙重安全防護體系。
當CMS主動防護在檢測到異常時,會觸發(fā)主動防護及時終止充電訂單,保護充電安全。特來電CMS主動防護技術體系具體包含了充電電壓不匹配、控制器通信故障、電池過溫、電池低溫、電池溫度異常、電池過充等11種技術指標。
此外,特來電建立了基于大數據平臺的第二級安全防護體系,該平臺每天內部數據量達到180億筆,當前存儲數據5TB。每筆充電數據在大數據平臺都會被甄別,異常數據會產生報警,如果觸發(fā)了主動防護的11種指標之一,則會被停止充電。如某輛車一段時間內連續(xù)觸發(fā)主動防護(停止充電),那么這個行為將會被通知用戶、運維崗與安全崗,進行相關的檢修檢測。
呂建建議,要建立完善安全的責任體系,明確充電安全的責任主體,建立行業(yè)安全責任體系,進一步明確整車安全的責任主體,明確充電運營商為充電設施的責任主體。并制定相關的標注體系,通過技術、科技手段提高安全防護水平,同時加強安全監(jiān)測,實現事前、事中、事后的鑒定,包括整個平臺的一些防護,平臺安全等等。
于德翔同樣認為,要樹立充電安全理念,運營商要加強管理保障設備狀態(tài),同時需要車企、樁企、運營商共同努力提供安全良好的用車體驗。
下一代充電樁技術展望
在充電技術發(fā)展上,在確保充電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充電功率、縮短充電時間已經成為發(fā)展趨勢,但在發(fā)展技術路線上各有不同,主要涵蓋碳化硅大功率器件、無線充電、電網互動V2G技術三種,并且各有優(yōu)劣。
隨著功率密度提升、開關頻率提高后,對相應器件的體積要求更小,效率同步提升,而傳統(tǒng)功率器件電壓、開關頻率已經無法滿足需求。深圳基本半導體有限公司總監(jiān)彭裔天表示,碳化硅作為下一代高效高壓功率半導體理想材料,因良好的材料特性成為新一代大功率充電設施核心技術。
而智能網聯(lián)化趨勢下,自動駕駛與自動泊車成為可能,自動化充電技術應運而生,包括最后一公里泊車應用場景及商業(yè)模式下,自動化充電技術解決智能網聯(lián)汽車無人化運作的閉環(huán)。
中興新能源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胡超表示,無線充電可實現即停即充十分便利,并且沒有金屬件裸露在外,充電設施不存在磨損漏電等問題因此安全性更高,加上無線充電安裝在地下節(jié)省空間等多重優(yōu)勢拉動下無線充電也成為下一代充電技術的趨勢之一。
此外,可實現電動汽車和電網的互動、雙向通信和雙向能量流的V2G技術同樣受到了多位專家的認可及青睞。汪斌更是直言V2G技術將成為必然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