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產業(yè)鏈長、環(huán)節(jié)多。在制氫、儲運、加注、應用等環(huán)節(jié),中國有著怎樣的技術儲備?面對全球競爭,又該如何選擇突破重點呢?
提升產業(yè)鏈現(xiàn)代化
中國科學院院士郭烈錦:氫能的產業(yè)鏈已經是非常廣泛的,那么在能源從一次能源轉化成氫的過程中,就是所謂的制氫過程中,比如說這個一次能源有兩大類,一種是可以存儲,可以堆放的,比如說煤炭、石油、天然氣,都可以存起來。還有一種叫過程式能源,是流動式的,比如說電。這個生產電的,比如說太陽能、風能、水能,比如說風都是在運動中,水也是在運動中儲存著能量,那么太陽它是光照下,它也是一個過程能源,所以你要轉化的過程,就要把它存儲起來。那么在存儲和轉化,兩個能夠耦合在一起的就是制氫。
制氫的這個技術,傳統(tǒng)的用化石能源來制氫,就是熱解汽化的這種辦法來制氫方面,我們國內的生產的規(guī)模是巨大的。而核心技術,我們也有一些自己獨特的東西,跟國際上應該沒有多大的差別。但是用化石能源,還要加上二氧化碳的普及和減排,就不讓它排出去了,這樣的技術結合上,國際上做得都不夠好。那我們國家,比如我們國家重點實驗室,就在長期做了二十多年,在用煤炭的,利用水為基的超臨界水制氫,包括和發(fā)電供熱的這樣一個技術上,我們在國際上是獨特的,而且是遙遙領先的。我們怎么把化石能源清潔無污染的轉化成氫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我們有充分的自信??梢栽趪H上去引領它,甚至在產業(yè)未來的發(fā)展中,起重要的全方位的支撐作用。
用已有的二次能源,比如電解制氫方面,我們國家的產業(yè)發(fā)展和技術也是相當不錯的,但不能說是在國際上領先,可能跟別人是處于跟跑和并跑的一種狀態(tài)。那么從制完氫,有了氫以后,你就要怎么輸送到我們的終端去,這就叫儲存和運輸上,在這一點上,在全球都不是很成功,都不是很成熟。在比如說用罐裝、儲存和輸運的這個技術上,我們國家在相關的技術方面,也是可以在跟跑中有機會有可能超越的,但是終端用的,比如說燃料電池用車來說,這里頭的核心技術就很多了,比如說燃料電池堆里頭,包括什么模、電極、還有電解質等等這一切的東西,包括車子的整裝技術,這些技術方面,包括它的配套的,比如說氫的壓縮機等等的這種輔助設備上,我們國家差距比較大。
我自己估計,這個差距在十年之間,尤其是豐田、本田,這些都走在我們前頭,它們關鍵技術已經早早有突破,但是它們沒有形成在全球的大規(guī)模的生產規(guī)模,如果有這樣的需求,它很快就會拓展開。我們國家應該在這些著眼上,還得加大對核心關鍵技術的研發(fā),否則這個主導權還是在別人手里。
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世界汽車組織第一副主席、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原常務副會長董揚:現(xiàn)在在電動汽車方面,我們在這個系統(tǒng)集成方面,因為別人只設計了兩輪,我們可能設計了四輪汽車了,很多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對于這個核心的技術,比如說電池這個水平,和國外比有差距,然后同樣的能量密度,可能人家這個用622,鎳的這個612,你用811,這樣一個技術的使用上,在安全流程上,我們還是有一些差距的。
還一個重要的差距就是相關產業(yè),比如說像燃料電池里面的模、空壓機,這一方面都是有差距的,電動汽車也存在同樣的情況。就是這個產業(yè)的話呢,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以后,才能把它根全部伸下去,才能把整個產業(yè)形成。
所以一項技術的形成,它是一個很大的系統(tǒng)工程。而且過程它有它的規(guī)律,就是先終端產品后零部件,先產品后裝備和實驗設備,這樣一個過程。
走特色發(fā)展之路
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能源與環(huán)境項目主任張衛(wèi)東:大家都在講技術差距,我的理解是,什么是最好的?沒有。適合的是最好的。比如說我們這個燃料電池汽車,日本、德國、韓國這些國家,它們都是用的這個70兆帕,而且都是在乘用車上去做。那我們國家就沒有按照同樣的路線去走,我們走的是什么?先推動大巴車和物流車,國外的幾種車型都是全部的燃料電池這種驅動的系統(tǒng)。而我們采取的什么呢?電電組合,就是動力電池加燃料電池的增程式。這就是一條適合我們中國的一條道路。
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這次組織這次大會的時候,也請來了我們非洲的朋友,他們也正準備要發(fā)起非洲氫能伙伴關系。發(fā)達國家、發(fā)展中國家,還是欠發(fā)達國家,都是做這樣的工作。只要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徑,技術路線就可以了,不一定非得選同樣的技術路線。
加強總體規(guī)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執(zhí)行局主任張曉強:2018年成立國家級的氫能聯(lián)盟,很多人說是中國的氫能元年,這幾年是風起云涌。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用了一個在熱之下的冷思考,通過深入科學的分析,借鑒國際的經驗,從我們的國情出發(fā),能夠有一個好的總體政策框架,然后制定一個指導力強的規(guī)劃,我們的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yè)怎么能夠扎扎實實地邁出堅實的第一步,我覺得這是非常要緊的。
董揚:我想補充一點就是,像初期啟動的時候,頂層設計的時候,我覺得要智庫提出規(guī)劃,就是要運用全世界的智力,運用智庫的能力,做一個很好的總體的規(guī)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