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歷次政府改革中,中央政府均首當其沖,地方政府改革大多作為中央政府改革的邏輯結果。實際上,由于地方政府直接面對市場、社會、公民,其改革的成效決定著整個政府改革的成敗。
8月27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討論并通過了《地方政府職能轉變與機構改革方案》,地方政府改革提上了議事日程。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宋世明在接受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說,地方是否會截留中央取消、下放的審批權和地方獲得審批權后如何負起監(jiān)管責任,是此次地方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中的兩大關鍵問題,而地方政府公司化這一慣性短時間之內(nèi)能否改變則是改革成敗的最大挑戰(zhàn)。
“地方融資平臺必須管住”
《21世紀》:中央專門召開地方政府職能轉變與機構改革電視電話會議,如何理解這次地方政府職能轉變與機構改革的背景?
宋世明:每一次中央政府機構改革之后,地方也要進行相應的改革。這次地方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也是中央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自然延續(xù),是政府改革的上篇和下篇的關系。
第一,因為中國是單一制國家,一些政府機構必須上下配套才能運轉協(xié)調。所以,只有中央的改革沒有地方的改革肯定不行。尤其是這次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涉及到很多權力下放。這就產(chǎn)生一個問題:地方是否會截留中央下放的權力?是不是上面減少了腐敗的機會,下面反而增加了腐敗的機會?這是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不把這個問題解決,這次整個政府職能改革就會付諸東流。
第二,隨著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地方政府加強監(jiān)管的責任越來越重。因為地方政府獲得了相對更多的審批權之后,也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如取消、下放、轉移給社會中介組織,但這都是手段,關鍵還是要加強監(jiān)管。因為,誰審批、誰監(jiān)管,過去地方政府不審批也就沒有監(jiān)管這個責任,現(xiàn)在給了地方這個權力,它就要負起監(jiān)管的責任。
《21世紀》:這次地方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最大的挑戰(zhàn)是什么?
宋世明:挑戰(zhàn)有三點:第一,地方政府公司化這個慣性短時間之內(nèi)擰過來有難度;第二,這次權力下放,地方截留的風險依然存在;第三,加強監(jiān)管的責任很重。
《21世紀》:你剛才談到,負起監(jiān)管職責是這次地方政府改革的重點之一,但我的看法是,中國地方政府是具有高度發(fā)展沖動的政府,地方政府承接很多中央政府下放的權力后,更有可能是可以更好的配合其發(fā)展沖動、在發(fā)展方面收不了閘,而不是負起監(jiān)管的責任。換言之,地方政府承接中央審批權下放,有可能“一放就亂”,如何解決?
宋世明:主要是要有三個約束。第一,建設服務型政府必須是落到實處。過去,中國的地方政府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經(jīng)濟建設型政府,轉變政府職能就是從經(jīng)濟建設型政府轉到服務型政府——基本方向就三句話: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創(chuàng)造良好發(fā)展環(huán)境,提供優(yōu)質公平服務。如果口頭上是建設服務型政府,干的還是經(jīng)濟建設型政府的事,那就難了。
第二,干部考核指揮棒應真正適應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需求。如果指揮棒是真心指向建設服務型政府,不服從指揮棒導向的領導應是少數(shù)。
第三,地方融資平臺必須管住。只要管住了地方融資平臺,地方再想怎么大干快上,也沒有那么多錢——想把教育、衛(wèi)生、醫(yī)療那些錢拿下來驅動項目,當?shù)匕傩找膊桓?,地方政府也就理性了?
“大部制改革是最硬的骨頭,不應回避”
《21世紀》:整體來看,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似乎是中央下放事權,可以理解為是“弱中央、強地方”的導向嗎?
宋世明:不能這么理解。政府職能轉變主要是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職能轉移、職能下放、職能整合、職能加強。具體而言,一是下放投資審批事項,二是下放生產(chǎn)經(jīng)營活動審批事項,三是減少專項轉移支付——減少專項轉移支付解決不了財權和事權相匹配的問題。說一千道一萬,這也只是職能下放、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遠遠到不了“弱化中央、強化地方”的程度。
《21世紀》:對于地方政府改革,一直有觀點認為,應該精簡政府層級、調整行政區(qū)劃,你怎么看?
宋世明:中央政府已經(jīng)提出來了,優(yōu)化行政層級和行政區(qū)劃設計,有條件的地方探索省直管縣。地級市的公務員,大約有150萬人,如果省直管縣推行,撤銷地級市之后,這150萬個編制就減掉了。但從具體方案來看,現(xiàn)在還沒有看到部署這一改革。
《21世紀》:類似于廣東順德的地方大部制改革,會全面推開嗎?
宋世明:廣東順德以黨政合署為突出特點的大部門體制,引起社會各方關注。其具體做法是,撤銷過去的41個黨政部門,黨政系統(tǒng)共綜合設置了16個工作部門,其中黨委部門6個,政府部門10個,改革力度很大。對順德的改革大部制改革探索,各方應倍加珍惜。
中央文件已明確,“結合地方實際,穩(wěn)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各級政府要從實際工作出發(fā),大膽創(chuàng)新,在更大范圍、更多領域綜合設置機構?!睆倪@些表述來看,中央文件沒有單純推廣單一模式。但中央文件中也有一個重要信息:實行綜合設置機構的地方和部門要總結經(jīng)驗,不斷深化改革,探索完善綜合設置機構的有效運行機制。這對先行探索大部制的順德來說倒是恰逢其時。應根據(jù)中央文件精神繼續(xù)理順大部制運行機制,為中國地方大部制探索出更好的經(jīng)驗。
《21世紀》:除了中央現(xiàn)在已經(jīng)部署推進的改革,未來地方政府的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還應進行哪些探索?
宋世明:未來,地方行政體制改革還應進行三個方面的改革探索:第一,行政體制改革的所有問題當中,大部制改革是最硬的骨頭,不應回避。那些條件具備,愿意探索大部制的地方,中央千萬要明確支持。
第二,鼓勵微觀創(chuàng)新。地方有一些創(chuàng)新不一定從全國角度出發(fā),而是從解決地方的問題出發(fā),中央應該拿著放大鏡去欣賞、提升地方的創(chuàng)新,鼓勵地方的微觀創(chuàng)新。
第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應該為行政體制改革提供支撐。這幾年公務員管理對行政體制改革的支撐不夠?!豆珓諉T法》中關于公務員分類管理,已經(jīng)有比較清晰的規(guī)定??墒恰爸宦牁翘蓓懀灰娙讼聛怼?,落實公務員分類管理,不能再等了,是時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