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60年來,天山南北滄桑巨變,新疆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fā)展。今日起,中國電力報、中電新聞網開設《天山南北綻新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專欄,全方位反映電力能源央企在推動新疆發(fā)展中所作的貢獻和努力,敬請垂注。
天山南北綻新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
托起天山不落的太陽
——新疆電力工業(yè)發(fā)展成就紀實
大西北的第一盞電燈是在新疆點亮的。
新疆的第一盞電燈是在伊犁點亮的。
燈光從這里照亮
1909年,維吾爾族商人木沙巴也夫從德國購進了一套75千瓦蒸汽發(fā)電機組開創(chuàng)了新疆乃至西北有電的先河。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挺進新疆。當時,全疆僅存電廠7座,總裝機998千瓦,年發(fā)電量97萬千瓦時。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qū)在烏魯木齊東北郊開工興建水磨溝電廠,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新疆興建的首座電廠。許多解放軍官兵一手拿槍,一手生產,在一窮二白的家底上,于1952年7月1日建成投運了新疆歷史上第一臺汽輪發(fā)電機組,水磨溝電廠代表了當時新疆電力工業(yè)的最高水平。
195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我國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從那時起,新疆各地州主要縣市已經開始使用電力照明,一些居住在城市中心的普通百姓家里終于亮起了電燈。
雖然木沙巴也夫在新疆電力建設歷史上書寫了一個漂亮的開頭,但新疆電力工業(yè)吹響全面發(fā)展的號角還是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開始的。從1980年到1990年,新疆電力工業(yè)總投資20.85億元,新增發(fā)電裝機89.86萬千瓦。建成110千伏以上送電線路2056.25千米,新投產主變容量82.01萬千伏安。
1989年,新疆首家風力發(fā)電廠在烏魯木齊達坂城落戶。這座擁有15臺風力發(fā)電機,總裝機容量2105千瓦的風電廠,成為當時全國容量最大的風電廠。
火電、水電、風電。天山南北,各種電源建設蓬勃興起。
在電源發(fā)展的同時,電網建設也同步跟進。1990年,新疆除建成覆蓋烏魯木齊市、昌吉州、吐魯番地區(qū)和兵團農六師、農八師,面積約為10萬平方公里的主電網外,全疆尚有庫爾勒和伊寧等7個110千伏地州獨立電網與和田、博樂等7個35千伏地州獨立電網。
電網等級不同,管理體制不暢,電網發(fā)展不平衡,難以發(fā)揮統(tǒng)一優(yōu)勢。這種矛盾在經濟落后地區(qū)更為突出,特別是在廣大農村,人們用電水平基本停留在照明這個最低的層次上。雖然也有個別敢沖敢拼的農民,把電力引入了工農業(yè)生產。但是電壓偏低、供電質量差的現實無情的擊碎了他們的創(chuàng)業(yè)夢。
不僅要讓群眾有電用,還要讓群眾用上高質量的電。新疆電力建設者們確定了統(tǒng)一規(guī)劃,分片治理,逐步擴大和延伸電網范圍的奮斗目標。1991年至1995年,220千伏瑪納斯至克拉瑪依、克拉瑪依至鐵廠溝輸變電工程建成投運。新疆主電網終于走出了自治區(qū)首府烏魯木齊,向北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延伸至克拉瑪依市和塔城地區(qū)。1996年至2000年,110千伏奎屯至精河輸變電工程和220千伏鄯善至哈密輸變電工程建成投運,新疆主電網向西延伸至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向東延伸到新疆的東大門哈密地區(qū)。
1998年是新疆電網發(fā)展史上不容忽視的一年。這年秋天,總投資76.8億元的農村電網“兩改一同價”在全疆正式拉開帷幕,這個史無前例的工程組織者和實施者正是國網新疆電力公司。
2001年,通過4年大規(guī)模的農網改造。75座110千伏變電站,422座35千伏變電站;2574千米110千伏輸電線路,8715千米35千伏輸電線路,51808千米10千伏配電線路,60974千米低壓線路先后出現在天山南北的廣大地區(qū)。
農村電網網架結構薄弱、供電可靠性差的局面徹底改變。全疆45個無電鄉(xiāng)、149個無電村、3.2萬戶農牧民結束了無電歷史。國網新疆電力公司系統(tǒng)供電范圍內的83個縣市,全部實現城鄉(xiāng)用電同網同價。據統(tǒng)計,“兩改一同價”為整個社會和各族群眾減輕負擔15個億。
1977年新疆第一個110千伏供電環(huán)網在烏魯木齊問世。
1986年,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新疆電網首個110千伏環(huán)網成功升級為220千伏。
2001年6月,新疆主電網與巴州電網實現聯(lián)網,首次送電過天山。
2007年11月16日,新疆220千伏電網順利實現聯(lián)網。
這是一個以烏魯木齊為中心,東起哈密,西至博州、伊犁,北到塔城、阿勒泰,南接喀什、和田,東西伸展約2000多千米、南北約3300多千米,覆蓋地域約120萬平方千米的電網,并以“電網覆蓋區(qū)域面積之最”創(chuàng)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結束了新疆“分散供電”和“就地平衡”的歷史,進入到地州網間互供,各級電網協(xié)調發(fā)展的新局面。
2008年1月,南疆因嚴寒造成水電機組停機,地區(qū)電網告急。國網新疆電力公司發(fā)揮全疆220千伏電網聯(lián)網優(yōu)勢,及時向喀什、克州、和田地區(qū)增送電力,使南疆地區(qū)順利度過了歷史上用電最緊張的時期。用喀什地區(qū)一位負責同志的話說:“沒有全疆聯(lián)網,這幾年喀什的經濟將不堪設想。”
無電從這里結束
對于正在快速發(fā)展的新疆電力工業(yè),2003年是這樣一個注定被載入史冊的年份。根據國務院《電力體制改革方案》,新疆電力管理體制發(fā)生重大變化,原屬國網新疆電力公司的15家發(fā)電企業(yè)分別移交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和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從此,國網新疆電力公司的工作中心全面轉向電網建設。
雖然農網改造極大地改善了全疆農村用電狀況,但仍有一些分布在偏遠山區(qū)、綠洲邊緣及大漠深處的農牧民與光明擦肩而過。
2006年6月17日,國家電網公司與自治區(qū)共同簽署“戶戶通電”工程《會談紀要》,雙方決定通過電網最大延伸方式,重點解決分布在全疆63個縣、235個鄉(xiāng)、658個村的2.1萬戶農牧民的通電任務。
“戶戶通電”工程點散面廣,經濟落后,供電距離遠,不僅增加了施工難度,還形成了投資規(guī)模大、運維成本高、負荷低、電量小的不合理現狀。有些地方,電力部門200年都無法收回成本??蓢W新疆電力公司仍然鄭重承諾,提前2年完成“戶戶通電”任務。
2007年9月27日,新疆“戶戶通電”工程全線告捷,2.6萬戶農牧民用上大網電。
基于歷史原因和少數民族風俗習慣,許多游牧人口長期生活在大山深處,遠離電網負荷中心,形成歷史無電戶;還有一些原來使用小水電、小風電、光伏供電的用戶由于設備年久失修,重新變?yōu)闊o電戶;自治區(qū)連續(xù)多年實施“富民安居”和“定居興牧”工程,產生大量搬遷無電戶。自2010年開始,由自治區(qū)發(fā)展改革委牽頭,與國網新疆電力公司共同對全疆3000多個村莊逐戶核實,在12個地州的81個縣市中,還有115.2萬無電人口。
因此,國家提出通過電網延伸工程和新能源兩種方式,在2015年年底徹底解決全疆115.2萬無電人口的用電問題。國家電網公司高度重視新疆無電地區(qū)電力建設工作,于2013年6月7日同自治區(qū)簽署了無電地區(qū)電力建設工程協(xié)議,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確保到2015年年底實現全疆無電地區(qū)人口全部用上電的目標。自治區(qū)黨委、政府也非常支持無電地區(qū)電力建設工程,連續(xù)4年納入“民生建設年”重點建設項目。
2013年8月12日,國網新疆電力公司召開了無電地區(qū)電力建設工程攻堅誓師大會,勇挑重擔,自加壓力,主動提出將工程竣工時間從2015年年底提前至2014年年底,為國慶65周年獻禮。
于是,從南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到帕米爾高原,從北疆阿勒泰山脈到東部巴里坤草原,一支支電力施工隊伍,相繼開進最偏僻、最邊遠的農村牧區(qū),展開了一場延伸光明的大決戰(zhàn)。
2014年9月25日,新疆無電地區(qū)電力建設工程全面竣工。4年時間,國網新疆電力公司投資44.92億元,實施無電工程項目318個,新建變電站65座,線路20611千米,安裝配電變壓器6826臺,比國家計劃提前15個月解決了12個地州、81個縣、21個完全無電鄉(xiāng)、281個完全無電行政村、25.36萬戶98.41萬無電人口和7個邊境口岸及多個邊防連隊的用電問題,實現了電網延伸覆蓋范圍內戶戶通電。
國網新疆電力公司的付出得到了自治區(qū)和社會的認可?!靶陆疅o電工程施工難度高,工程投資大,單位建設成本高達6元/千瓦時,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1.5倍。但國網新疆電力公司不講效益講責任,提前一年完成了施工任務,體現了責任央企的大局意識?!必撠熑疅o電地區(qū)電力建設工程審批工作的自治區(qū)發(fā)展改革委能源處處長鄒靈對此給予高度評價。
外送從這里開始
從陜西西安到新疆烏魯木齊,漢代商人們騎著駱駝要走一年。
今年,新疆物資從烏魯木齊運送到西安,通過航空運輸僅需3個小時?,F代交通的發(fā)展縮短了世界的距離。
但還有更快的速度,新疆電網與西北電網實現聯(lián)網,新疆資源以電能的方式輸送到西安乃至全國任何一個地區(qū),只需要以秒計算的瞬間。
新疆地大物博,能源豐富,有占全國40%的煤炭,39%的天然氣,36%的石油。但距離內地路途遙遠,用火車運送成本高昂,把能源轉換成優(yōu)勢產品,參加全國的優(yōu)化配置,電力輸出首當其沖。
2010年,750千伏新疆與西北主網聯(lián)網第一通道建成投運,新疆實現了“煤從空中走、電送全中國”的跨越,豐富的電力資源第一次源源不斷地通過聯(lián)網工程送入內地。
2010年11月,新疆建成投運首條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實現了新疆與西北電網的聯(lián)網,結束了新疆電網孤網運行的歷史。
2013年6月,新疆與西北主網聯(lián)網第二通道建成投運,“疆電外送”能力提升到了200萬千瓦。
2014年1月27日,新疆首條“疆電外送”特高壓±800千伏哈密南—鄭州直流輸電工程正式投運,強大的電流從新疆的東大門哈密出發(fā),通過2192千米的輸電線路,先后跨越新疆、甘肅、寧夏、陜西、山西、河南6個省區(qū),點亮了中原大地。這意味著新疆能源又多了一條“走出去”的大通道。同時,也標志著新疆電網進入了交直流混聯(lián)“一直兩交”的新時期,疆電外送的通道 及方式實現多元化。
截至2014年年底,“疆電外送”累計達到306.9861億千瓦時,其中火電外送電量達到271.2975億千瓦時,相當于外送煤炭(折合標煤)938.6萬噸,有效緩解了疆內鐵路的輸送瓶頸,同時外送風電35.6886億千瓦時,使新能源企業(yè)增加收益約22.48億元,給電力行業(yè)帶來經濟效益并拉動GDP增加103.87億元。
今年4月10日,在新疆的東大門哈密市,新疆首個±800千伏換流站聯(lián)變擴建工程正在加快施工。就在這之前的10天,4320萬千瓦時的風電,通過±800千伏哈密南—鄭州直流輸電工程這條 “電力絲綢之路”,跨越千山萬水送入華中電網,讓距離新疆3000多千米的湖北用上了來自新疆的清潔電。
“疆電外送”讓新疆清潔能源的發(fā)展進入爆發(fā)期。截至2014年底,新疆電網風電與光伏裝機容量達到1129萬千瓦,同比增長39%,預計2020年新疆電網內風電裝機容量將突破3000萬千瓦,光伏發(fā)電裝機容量將突破1500萬千瓦。據了解,三峽集團計劃將在“十三五”期間投資500億元,致力于新疆風電、水電、太陽能資源開發(fā),促進新疆清潔能源利用和產業(yè)發(fā)展。
翻開“十三五”規(guī)劃,新疆電力發(fā)展的藍圖赫然在列:國家電網公司計劃在新疆建設±1100千伏準東—四川、±1100千伏準東—華東、±800千伏哈密北—重慶直流特高壓3條輸電工程,新增疆電外送能力3200萬千瓦。
同步計劃建設750千伏變電站19座,新增變電容量6870萬千伏安,架設750千伏輸電線路8521千米,與西北電網實現750千伏“三通道六回路”聯(lián)網,疆內750千伏最北延伸至阿勒泰地區(qū),最南延伸至和田地區(qū),形成覆蓋全疆各地州的750千伏電網。
這并不是最終目標。
國家電網公司“一帶一路”經濟帶輸電走廊建設的第一步就是要實現與中亞5國的電網相聯(lián),共享哈薩克斯坦大型能源基地和中亞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遠期或將實現和蒙古、俄羅斯等國聯(lián)網,中國與巴基斯坦經濟走廊能源互聯(lián)互通項目也已啟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從木沙巴也夫皮革廠那盞昏暗的電燈到特高壓電網的大規(guī)模建設,新疆電力工業(yè)歷經百年滄桑,一輪不落的太陽正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蓬勃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