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下午1點28分,D6011次鐵路動車組從濟南站瞬間啟動,這趟列車之所以引起人們的注意,是因為這趟車上今天將進行各方關注的高速鐵路動車組電信信號質量測試,而且通信運營商中國電信還大膽邀請了各家媒體駐山東的十余名記者同行。
D6011次車長朱秀凱告訴本社記者,在他當值乘務的日子里,遇到很多乘客一上車就問:高鐵上經常沒有信號,列車有沒有免費開放的無線因特網信號可供接入。很多旅客希望充分利用這段時間進行聯絡,上上網,打打電話,而不希望因為沿線信號問題讓這幾個小時變成只能呆坐或打瞌睡的“靜默”旅途。
為了真真切切考驗中國現有三家移動通信運營商的通信質量,記者今次特意借用并隨身攜帶了中國目前僅有的3家移動運營商的手機話。動車駛離濟南站不久,車速不高,3家運營商的信號都很穩(wěn)定。但沒多久車速上到195公里每小時,3家運營商的信號均出現波動,信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衰減,5格信號標志有一家剩下僅2格,最好也只有4格。記者分別通話時,某家運營商的手機語音通話出現閃斷,而另一家則斷斷續(xù)續(xù),幾乎不能讓通話雙方明白對方說什么。
可喜的是,在2.5G或3G網絡方面,3家運營商移動數據網絡基本可用,不過傳輸速度明顯下降,網頁瀏覽流暢度降低,視頻播放質量則更低,播放30秒左右就要進行網絡緩沖。
一同參與移動通信信號測試的山東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邢建平告訴記者,乘客和今天乘車的記者們遇到的情況,正是中國通信科研部門和運營商們致力解決的難題。他說,目前業(yè)界的思路是:首先,增加高鐵、高速公路沿線移動通信基站密度;其次,采用最新型高通芯片終端設備,目前這種芯片廠家已經生產出能滿足時速648公里的手機芯片;第三,越來越多的人建議,在列車上增加設備采用‘軟切換’技術,實行先接再斷的“軟切換”技術,彌補由于硬件切換速度導致的信號中斷,有效克服多普勒效應。如果實現,這三項措施料可以大大緩解解決目前高速鐵路動車、高速公路汽車等乘客在旅途中通信中斷、通信質量差的難題。
邢建平認為,可視通信和掌上通信將成為高速時代的重要通信訴求,車載通信和航空通信也逐漸備受渴求。無論從技術方面還是產業(yè)化方面,中國通訊業(yè)將面臨更多的挑戰(zh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