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wǎng)訊:“碳捕集與封存”是當下頗受關注的、防止地球變暖的一種方式。
《日本經(jīng)濟新聞》近日稱,在日本的苫小牧,日本碳捕集與封存調(diào)查公司正在開展“把二氧化碳封存在海底”的試驗。
該公司獲得了電力、石油等領域總計35家公司的資金支持。該公司負責人石井正一稱:“我們從陸地向海底挖掘二氧化碳封存井的嘗試,是全球范圍內(nèi)的首次嘗試?!?
以往,“碳捕集與封存”方式通常應用于原油生產(chǎn)領域,就是把二氧化碳“壓入”油層,隨后快速開采原油。
在苫小牧,研究人員回收并儲存氫制造設備排放的二氧化碳。目前,他們在總計3.9萬平方公里的范圍,開始建設二氧化碳分離及回收設施。用于封存二氧化碳的區(qū)域是含水的、上方有巖層覆蓋的致密砂巖層。致密砂巖層被當成二氧化碳“儲層”,其上方的巖層被當成二氧化碳“封閉層”。
8月~9月,研究人員將從陸地開鑿深度達3500米、5800米的井,以便向海底注入二氧化碳。
為確認被封存的二氧化碳是否會泄漏,研究人員在井的周圍安裝了測試溫度、壓力和震動情況的儀器,并利用電腦進行模擬試驗。
二氧化碳要用相當于“230倍標準大氣壓”的壓力送入海底,且相關設施的溫度要保持在40攝氏度,使二氧化碳處于“超臨界”狀態(tài)并被輸入地層中。
隨后,二氧化碳會慢慢溶解于地層中的水里,隨后發(fā)生化學反應并固定在某一位置。由于有“封閉層”存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幾乎不流動。只要地層不發(fā)生嚴重錯位、不移動,二氧化碳就會長期固定在同一位置。有分析指出,這種技術的安全性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
日本地球環(huán)境產(chǎn)業(yè)技術研究機構的試驗證明,被“壓入”地層的二氧化碳,在遭遇地震之后仍然“固定”在原來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