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除兩大電網外最活躍的外資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建設推手,Better Place在中國市場曾是堅定的換電派。2011年4月27日,Better Place 與南方電網就換電模式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
同期,南方電網也對外宣稱,中國電動汽車的未來趨勢或以更換電池為主。雙方將合作建立體驗中心和電池替換演示項目。這個位于廣州賽馬場的體驗中心在去年12月底正式開放。
今年5月《規(guī)劃》正式頒布前后,Better Place已經感覺到了中國的發(fā)展思路已經發(fā)生了變化,換電派在政策規(guī)則上已經完全處于下風。Better Place承認,中國的規(guī)則和歐洲的規(guī)則有一些不一樣,而且在技術標準上也有區(qū)別,所以必須調整、適應規(guī)則。
Better Place進入中國后,曾制定了三步走的規(guī)劃:第一步是和汽車廠家合作,通過廠家制造可充可換的電動汽車,不僅提供給中國市場,而且出口到Better Place涉足的其他國家;第二步是和中國能源供應方,比如南方電網等合作,涉足中國的電動汽車充換電網絡服務;第三步是,在中國建立制造基地,生產充換電設備。
但其第一步就進展艱難,遭受了廠家的冷遇。Better Place曾和奇瑞等多家汽車廠商接觸,都未能打破僵局。Better Place必須調整方案,在中國未來的發(fā)展中,其將采用歐洲模式,和廠商的關系也將采用其和雷諾汽車的合作模式。電池完全屬于汽車廠家,廠家把包括電池在內的整車賣給Better Place,Better Place再出售給消費者,同時對電池進行管理。其后,Better Place提供充、換電服務,按行駛里程收取服務費。
這種模式將完全顛覆了此前電網希望的網絡服務商提供電池,汽車廠家提供汽車車身的模式,或許更有利于汽車廠家接受。但前提是汽車廠家有技術支撐一個車型存在可充可換兩種模式,而目前國內尚無這種車型。換電模式中的頻繁更換電池,也需要廠家有更高的技術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