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連續(xù)電池電極:a) 圖示電池包含雙連續(xù)陰極。 b) 圖示電池電極的四個原電阻。c) 雙連續(xù)電極制造工藝。來源:伊利諾伊大學
電池壽命和行駛里程是討論中常提及的兩個詞,說明電動汽車為什么還沒有走向主流應用。司機仍然覺得棘手的是,想要進行長途旅行,所用電池只能行駛很少幾英里,然后又沒有時間找地方充電。電池研究的新進展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改善這種狀況。
伊利諾伊大學烏爾班那-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的研究人員正在訓練觀察力,因為他們正在做的研究,可能會影響電池設計。
保羅•布勞恩(Paul Braun)是材料科學與工程教授,他攜手研究生余新迪(Xindi Yu)和博士后研究員張惠剛(Huigang Zhang),設計出一種3-D納米結構的電池陰極。結果是,這種電池可以迅速充放電,而不影響能源存儲容量。進而談到車,這就意味著,這種電池充好電,只需要很少的時間,就像汽車在加油站加油一樣。同樣重要的是,這種快速充電和放電技術,不會減少電池容量。
布勞恩說,司機如果五分鐘就可以充好電,那就會認為去充電也一樣,就像他們看待內(nèi)燃機一樣。“你就會開到一個充電站,充上電。”
這種電池看起來就像一塊普通電池,但不同之處在里面。布勞恩和他的小組用薄膜包裹3-D結構,取得了高容量和大電流。電池電極充放電只需幾秒鐘,比同等散裝電極快10至100倍,它們在演示中就是這樣,但是,可正常用于現(xiàn)有設備。除了用于車輛,這種快速充電電池設計也可用于醫(yī)療設備,激光和軍事領域。
伊利諾伊大學詳細描述了他們的工藝:他們首先是涂抹一個表面,采用的是微型小球,然后把它們緊緊塞進一種晶格結構。小球之間和周圍的空間充滿金屬。熔化這些小球,就會形成一種海綿狀3-D框架。下一步是電解拋光,這個過程是要蝕刻掉這一框架的表面,放大孔穴,制成開放框架。這一框架就被涂上一種薄膜狀活性材料。
“結果是一種雙連續(xù)電極結構,具有很小的互連接,這樣,鋰離子可以快速移動;薄膜狀活性物質(zhì),使擴散動力可以很迅速;而金屬框架又具有良好的導電性。”
這個小組演示的,既有鎳氫電池(NiMH)也有鋰離子電池(Li-ion batteries),但布勞恩說,任何電池材料,只要可以沉積在金屬框架上,就可以使用。
因此,布勞恩的研究不是集中推進任何特定的電池產(chǎn)品。他說:“這不涉及一種非常具體的電池類型,但是,它更是一種新范式,就是研究電池時,要從三個維度提高性能。”這項工作的資金來自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U.S. Army Research Laboratory)和能源部。
今年早些時候,他們的論文《三維雙連續(xù)超快充放電散裝電池電極》(Three-dimensional bicontinuous ultrafast-charge and -discharge bulk battery electrodes)刊登在《自然•納米技術》(Nature Nanotechnology)上。





